有关“叙事”的叙事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物素描 |
陶振生这些年我一直不知道他的这个大名,总喜欢喊他老陶,实际上论年龄他比我小,但圈子里多这样喊他,也就习惯成自然,跟着叫了这些年,最初知道他曾经在小城酒吧业颇有影响,开着他自己的酒吧,一帮子岛城的文化艺术界的狐朋狗友,成为了他酒吧的常客,也许正因为他理想化和情绪化,在我认识他之前,那个赫赫有名的酒吧已经关张歇业了。后来听圈子里的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些传奇,从那时起与他结识。
后来知道老陶除去有经营管理酒吧的能力之外,他的摄影和绘画同样是他的艺术特长之一,在小城的一九一九“艺术家工作室”里面,我见证了他摄影棚的真相,说实话自己还为如此简陋的摄影棚怀疑过,这般简陋会出好的作品吗?在后来知道这是自己的无知,摄影艺术的表现,设备固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绝不是主要作用,是摄影家独到的艺术视角与表现力来印证一个摄影家的艺术成就,
我的一位大哥因出书需要拍摄一些静物,自己忙于工作,想到了他,便把老陶介绍给了我的那位大哥朋友,后来知道大哥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在我看来如此挑剔的大哥,对老陶的工作如此满意非常难得,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己不再为这位老弟的技术表示曾有的怀疑,我们的交往也随之增多。
这次在小城美术馆展出老陶的题为《叙事》的摄影作品展,是老陶近三年来潜心研究、、发现、拍摄和制作出来的摄影作品,应该说是他的首次艺术成果展览,当然,更知道这个展览是在现行体制的“强大压力”下,不得已而搞得一个“印证”,因为,在传统的艺术界里面,更多关注的是外在形式上的认证,那就是作品的知名程度,在那里曾经参展,获过什么样的奖项,专家与市面价值的评定如何,假如没有这些,就无法得到应有的“名分”与殊荣。
《叙事》的摄影展开幕式,很遗憾我出差在外,没有赶上开幕式那天的热闹场面,倒是在朋友的博客上看到开幕式的“隆重”场面,用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形容,小诚文化艺术界来了不少“大腕”,可以想象到老陶那时候的心情,听说开幕式后,那些艺术家又聚在一起举杯同庆,为老陶“处女展”大获成功而庆贺。
中国的事就这样,开幕式用轰轰烈烈形容不为过,而开幕式以后,则无人知晓之后的情景,在展览开幕第三天的上午,我独自一个人去观看了这个题为《叙事》的摄影展,在美术馆的罗马厅的一楼展厅里面,只有我这一个观众在那里细细观看着,工作人员慵懒的坐在那里,连看你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中国的艺术家就是这样的大环境中生存,他们要适应形式的浩大,参观者的品头论足,即便有些事问题令人啼笑皆非;体制构架的虚荣,本可以用作品来证明的事情,却必须用这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完成;形式大于内涵的现实,而真正用艺术的评判的审视态度,用学术的眼光去发现摄影家或艺术家,他们作品中真正蕴含的艺术生命力和价值是什么的目的,我一点也感受不到,假如我没有看到那些记录开幕式热闹场景的曾经画面,我会质疑这个展览的现实意义何在?
我认同老陶在他的展览的序言中说道的:“叙事所完备的是个人抒怀”。我在他的摄影作品中感受到了他对我们现实社会理解的抒怀,无论是城市崛起的高楼,而相配置的是我们可以涂抹上的绿色的山峦,这种视觉得排列的对比,我想到了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冲击力,同样我们也看到了繁华遮蔽的是什么,着色的青山成为了印证我们蚕食自然的不争现实。当然,这不过是我对他若干作品中一幅的感受而已。
我知道老陶所表现出来的摄影作品,绝非是他的独具匠心,是他理解后的再表现,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挣脱类型的限制,找出了一种观察现实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表达他的思想认识,从艺术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上的反思,是艺术作品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同样也就有了艺术的价值。
展出终于结束了,就像大众化的节日结束一样,每一个人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曾经的热闹成为了回忆,艺术家又要面对的是孤独、清贫和艰辛,那些所谓的成功,不过是一种造势带来的“虚假繁荣”,追求艺术的路漫漫兮,而支撑艺术家的动力,就是生命中艺术对他的那种呼唤与吸引,希望老陶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坚守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