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走边看---宝岛行(总结篇之一)

(2012-07-09 05:13: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几乎把自己在台湾的这些天的活动内容全部罗列了出来,很多的人希望我谈一下自己到那里的切身体会,毕竟这是一个不同制度呈现下的情景,要说是没有区别是假的,自己梳理了一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个对比,这不过是我自己的感觉,或许是自己的孤陋寡闻,或许是自己的偏见所在,毕竟自己还是要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去谈自己的感受,这些就是自己所能想到的事情。

 

给我第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台湾的交通道路的情况要好于大陆,虽然大陆的高速公路建设堪称是世界排名前几位,但是,从城市与城市之间,我觉得台湾的高速公里相对而言比较的完善,在台湾宝岛的八天里面,几乎你没有感觉堵车,据说台湾个人汽车的拥有量也占相当的比重,但是,在我看来很少有拥堵的现象,只有在最后一站的台北,导游告诉我们台北上下班期间的道路拥堵的厉害,但我们并没有感受到这些。

 

不客气的说,我们小城的道路状况在全国算作是比较好的,但也都不敢恭维,即便这些年里面修建和扩展了许多马路,但是与无序增长的汽车而言,公路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也成为我们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必然,原来也是上下班期间拥堵明显,而随着汽车的用有量的不断增加,这种拥堵已经成为了一天大部分时间呈现的状况。

 

在台湾我有意无意地看了他们那里的停车情况,认为比较的合理 ,在一个景点也好,还是在城市的停车场也好,大型汽车和摩托车,小汽车,甚至自行车都会有专属的停车位置,显得就比较有秩序,而且没看到摩托车停在汽车的停放位置上,大家形成了一个自觉意识,什么样的车停在属于自己的停泊位置上。

 

也正是这样在八天的旅行中,没有遇到堵车的心烦情况,台湾岛内的各个城市之间似乎都是用高速公路相连结,城市的规模也不大,车开出去不久便感觉离开了城市,在“广袤”的大地上驰骋。我想这也许是一个更合理的配置状态,一个城市搞得如此之大,使更多的人寄居在哪里,势必造成人为的拥堵,而在台湾沿途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泊油马路几乎是贯穿着每一个村庄与农户住宅,用星罗棋布,四通八达不为过。

 

给我第二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景点场所的管理迥然有序,很多人都把大陆景点管理的难点放在人太多上,虽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景点管理的力度上,自己感觉与之有很大的差距,其实从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看,台湾与我们小城相差无几,小城号称是八百万人口,一点二万平方公里,台湾土地面积大于小城两倍半,人口两千多万,算下来人口的拥有量与密度几乎差不多,但是,你走到那里,你都可以感受到管理的无处不在。

 

恰巧我从宝岛回来,接待了一批从外地来我们这里学习的客人,带着他们去参观小城最具特色的极地海洋世界,在那里外地客人们感受了旅游景点“爆崩”的感觉,几乎是人挤人的展室内污浊的空气不说,巨大的踩踏风险很一件即可怕,又随时可以发生的事请,而在其中几乎你见不到管理人员的身影,更多的工作人员是在售票口和进门的地方,可以感觉到景区的主导思想就是多多益善,这种重利润,轻管理的做法,最终会有惨痛教训的必然。

 

而在台湾的参观过程中,无处不感觉到他们的管理,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中,你可以非常直接的感受到管理的严密与细致,从进门领取导读器开始,到排队进入参观大厅以后的每一个楼层,都会看到工作人员的无处不在,或者他们举着手里的牌子,牌子上写着请参观者肃静,或者在那里疏导游客的参观线路,在重点文物的展室外面,工作人员考虑到看的人会多,便有序的放游人进去参观,这样就让每一个游客近距离观看文物的可能性。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更是根据入场人数来控制参观的人流,使参观者可以较清楚地看到各种展品与展板的文字介绍。

 

在极地海洋世界出来,外地客人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花钱遭罪受,即没看到想看的海洋动物,而且在表演大厅里面,由于人太多,音响效果有回音,使远端的参观者听不清楚讲解员说些什么,一百八十元一张门票,却感受不到参观带给游客想要感受到的那些,这些想必对我们城市的整体形象是一个“耗损”。

 

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容纳,管理得到不到位,直接影响这项事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前景,其实,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明白的事情,而在大陆就显得不太重视,表现出来的就是重利润,轻管理,其实,我们明显感觉到的这种潜在的危险和混乱,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负面效应的一个必然,即便人再多也要有管理的人员在其中,且不说台湾故宫博物院里面的参观者多少,但从他们的那种细致的管理来看,就知道博物馆给人的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