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遐想录
(2012-07-18 03:29: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论道 |
见到开会的通知,心里面自然地就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知道要去面对的那些会议,务虚的是绝对的,例如贯彻上级的什么会议精神,那个会议于我们没一毛钱的关系,却因为大局着想,为了让一些人觉得他大权在握,可以呼风唤雨,将他们自己可能也一知半解的事情,让所有人跟着他去感受,所以“歪嘴和尚念错经”的事情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你愿意去做的,而是为了很多不得已而为之的客情,或者是强制性的要求,只好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一万个不愿意,坐在那里接受着面前要面对的那些事情,自己知道“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道理,可是自己真的做不到按自己性格做事,更知道活在这个世界上个性是相对而言的。
都知道老百姓根本不考虑未来更多的事情,眼前的利益看得见,更多的人就看眼前的事情,至于画饼充饥的事情,二三十年前还有市场,因为那会人见识短,说什么都信,对美好未来有憧憬,通过这些年的期望与失望的不断交替,慢慢的大家明白,伸手可以够得着,看得见的事情,才是可以相信的事情。慢慢的对画饼充饥的大话再也不信了,画饼充饥说白了就是务虚。
务实的情况是偶尔的事情,例如涨工资,职称评定,职位的竞争等等这些,这些务实让一些人有了感觉,产生了得到的欲望,知道这些可能会给他的随后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所以争取也好,不择手段也好,成为他们一时间的关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时间各种传闻和小道消息四处都可以听到,显得好不热闹。
可是我们发现,这些所谓的务实,也会在力争的过程中,让一些踌躇满志的人,让一些不择手段的人,渐渐地失去原有的最初兴奋,发现一旦将这个所谓的实实在在,变成更多人希望的事情,你自然会有一种不过而已的感受,幸福和快感自然也就减退了不少。不仅如此,在经历了他们必须经历的过程中,忍辱负重也是消磨幸福感的原因之一。
坦诚地说,现在这种务虚的事情越来越少,我们的上级领导也越来越明白,现在的部署已经不会像曾经的那样简单,在经历了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以后,基本上已经快成精了,饼画的在大,好像作用也未必有多大,而用恐吓和威胁就更行不通了,毕竟现在对法律的感觉和认知,已经都在一个相当的水平之上,为所欲为已经不再是某些领导的利器。
坐在会场里面听着领导的“循循善诱”,知道这些不是对着我们来说的,是那才刚刚走进这一个行当的同仁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要面对的是什么,注意的是什么,在其位一定谋其政,不然的话会成为下属抓住你的把柄,会让你处在一个很难看的境地,当然,对于我们也可以视为“警钟长鸣”。
我一直在想,像我们这些几乎是被边缘的位置,还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实权,不过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一个让更上一级领导高兴的角度,取悦他们而已,而这种取悦也并非使某一些领导去认同,被边缘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从相对论的角度去看,从积极的方向去看,这种被边缘是一种相对宽松的自由自在,你可以不干什么事情,一样可以过得非常舒心。
工作这些年以后,自己才顿悟出一个道理,要想自己过得舒服或愉快,就不要去与别人对比,把目光放到自己的眼前,往下去看,只要你坚信自己不是最底层就可以,人的满足感很容易得到,到是往往我们忘记了这些,将目光放到了不切实际的远处,总觉得够不着,痛苦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其实,要想幸福很简单,看到眼前已经得到的东西,就会有一种幸福和充实感觉,易于满足是获得幸福最很重要的因素。
在会场里面可以沿着主讲人的话题往远处去想,沿着他的思路,跟着他走到一些你似曾相识又不太熟悉的地方,知道这些讲述无非是一种特有的现象,这种现象即便有着它的共性,但是这种共性你知道是基于众多的一种凝练,构成了现象的特点,当我们从细处去感悟这些的时候,发现所谓的共通之处不过如此。
你也可以不去留意主讲人讲述的那些事情,你左顾右盼,就会发现很多让你感觉有意思的事情,那些昏昏欲睡的人,无疑是不喜欢那些空洞无味的演讲,或者是昨夜经历了许多“生活真实的故事”,耗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和体力,用这种场合来补充他们的耗损,即使他们不想这样,但是身体内部的驱使,他们不能自制。
那些煞有介事地在哪里记录的人,你也知道他们此时心里的一种状态,他不知道主讲人讲述的那些知识,是你早应该在这之前就要了解的基本常识,主讲人不过是在这里用他自己的讲述来调动你曾经的记忆。还有一些人在那里不停的记录,实际上是在哪里装腔作势,是表现给别人看的,真正喜欢听的人一定是被吸引,变得痴迷的样子,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目不斜视地看着主讲人的高谈阔论,他们脸上流露出来的表情是一种敬佩,是一种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