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替会

(2012-06-09 00:27:31)
标签:

杂谈

分类: 职场论道

前两天应朋友的请求,让我帮忙去替他参加一个会议,用准确的表述是:替会。这些自己感觉是轻车熟路,没二话便答应了下来,虽然自己对开会有一万个不情愿,但是,出于帮忙还是可以忍受,特别是听说这和会议是一个“务实”的会议,可以在那里感受到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处于这种想了解的好奇,踏上征程去聆听了那些“喇叭将”们的“铿锵嘹亮”。

 

凡是在机关做过事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部门领导分身无术,遇到多如牛毛的会议,无法分身,或者是从心里面不再想去,特别是一些可去可不去的会议,便会“抓公差”让手下闲的没事的部属去替着开会,既然是领导手下,领导发话不敢违抗,到时候带着笔记本,煞有介事的去替这开会。

 

最初参加工作的那个单位,自己是大头兵,加上身边的那些小干部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人物,工作上的事也不是那么多,对于各种会议有乐此不疲的感觉,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很神秘的样子,感觉像是知道了什么特大新闻是的,其实就是那么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故意的装神秘,好让那些喜欢打听小道消息的人去吧叽他。

 

替着开会时候是自己在团委担任职务以后,全是一些与共青团相关的会议,现在知道那回的开会,让你去不是为了让你去了解共青团工作的实质,而是去那里滥竽充数,团干部喜欢热闹,很多会议都让年轻人一起去那里充数,一个显得场面宏大,显得热闹非凡,气氛上还是场面上都可以用蔚为壮观来形容。

 

在后来到机关工作,看到部门长忙得焦头烂额,不是在外开会,就是机关里面的会议,真切感受到二十年前的那句顺口溜:国军的税,共军的会,感觉会套这会,所以部门长也真的开晕了头,在听到一些机关里面的会议,便毫不犹豫的让你去帮助听一下,把精神带回来,抽时间跟领导汇报。

 

替会现在知道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出力不讨好,原定是让具体负责人去开的会,他们去了现场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不需要向我们这些“混子”的人带回去精神,在反馈回来,这种接近于“脱了裤子放屁--白费两道手续”的事情,分管领导是一百个反对,但是,我们去替会也会说出一些理由,例如领导在外开某某会议,或者领导有事请假,让过来听一下会议精神等等。

 

不瞒大家说,我替开会的最大级别一次的会议,是分管市长召集的现场办公会,由于我是大会会务组成员,我们的分管领导对市领导的态度不敢当面去顶,只好消极对待,本应是他去开的会,他让我去顶着去开,跟我说:市领导问你会务准备情况,你就告诉他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他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并且告诉我:领导不问你,坚决别说话。当时不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情,经过这些年的磨练,知道了在大领导面前,千万别准成胸有成熟的样子,领导最讨厌那些故意表现有能力的人,领导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变数,所谓的胸有成竹,就是没有成熟的表现。

 

那次替会真的让我开了眼,到市长指定的会议室,进去以后看到在坐的都是局级以上领导,我这个当时小科级科员,而且显得十分年轻,一看就知道是混子,那时候年轻干部几乎还没有,那位分管市领导看到我,问我是哪个部门的,我只好如实汇报,他倒好首先问了我们分管准备的情况,自己根据知道的情况简要说了一下,他又问及我们的大领导干什么去了,自己再一次胡诌八扯一个理由,看出他不满意的样子,但无法跟我这个不靠谱的人发火,自己再哪里看到是领导逐一批评手下部门的那些领导,倒好,那些领导一个比一个脾气好,感觉是领导都不好意思去批他们了。

 

当然,有一些替着去开的会,让你意想不到,例如这个会议开完之后管饭,而且在去之前自己不知道有这般好事,突然的好消息得知以后,还是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知道会午餐一定会让你感觉是非常值,不用交费用,吃一个肚圆之后,抹抹嘴就走,谁都不用谢,假如还有纪念品的话,那就更美的冒泡了。实话实说,这种会基本上没有,有的话领导也不会错过,他们通过会务通知的文字会分辨出来。

 

到了自己也可以找人替会的时候,会议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的密集,不愿意开会的感觉已经形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所以精简会议成为了改变机关作风的首要,即便这样也还是感觉会议不少,一些感觉无关紧要的会议,也学会了曾经自己领导的做法,让手下的人去帮我听一下会议情况,告诉他们,要是有人问我为何不来,就说他近来身体不好,在家休息。领导在不近人情,对有病他可说不出什么吧?其实,领导心里面很清楚,要是说提拔你往上升的会议,你拄着拐也要坚持来,正因为不管自己的利益,所以没有兴致。

 

后来管理者发现了替会的“严重性”,索性在会议通知上注明,不准请假,不准替会,深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厉害,想跟领导玩心眼,换三个脑袋都不灵。靠,领导的脑子都用在这方面的灵感上了,假如用在治国上有如此好的办法,现在我们的国力和百姓的生活不敢想象会好到什么程度,而现实却告诉我们,那些热衷于管理的干部,将所有有效地管理都用在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上了。


真的到了那个会场,自报了家门,之后就坐在那里洗耳恭听,不这样也不行,全省排名咱总是排行老二,也就是在第一排就座,主席台的领导就在眼皮子底下,那怕是你一点点反感的表情都会发现,只好装成很认真和喜欢听的样子,倒还好那个脑满肠肥的大官讲得还算是有趣,用一些自己闻所未闻事例,让底下的人感觉很有新意,就这样一讲就是一个半小时,估计他也觉得累了,结束了讲话,同样是会场的掌声,到底这掌声表示感谢,还是终于结束的一种兴奋,我更倾向于后面这种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