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作家范小青作品系列之二

(2012-09-30 07:57:3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读作家范小青短篇小说《这鸟,像人一样说话》有感

 

原本想读完著名作家范小青的长篇小说《女同志》便告一段落,将手中拥有她的另几本作品暂时的放一下,找“大段”时间再去细细去看,就在这个时候,赶上一次出短差的机会,时间两天,算下来开会的时间半天,在火车上的时间不少,便想到打发车上的时间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书,知道时间不是很长,带一本长篇作品恐怕是无法一气呵成,索性找一部短篇小说,范小青的短篇小说集《像鸟一样飞来飞去》进入视野,没加思索便装进包里,成为了旅途中我最忠实的朋友。

 

要说看范小青的《女同志》对这位作家的感觉是粗线条,那么阅读他的短篇小说可以用惊讶来形容,她选编自己的这些短篇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很有水准和思想性的作品,她短篇作品的功力,不亚于她的那部长篇《女同志》,小作品中描绘社会,刻画人物,把握小人物的内心善良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这位作家有了更深的感觉,喜欢上她的这种看似漫不经心,却是丝丝入扣的写作特点。

 

范小青的短篇小说的取材就来自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人物和事件都是我们城市百姓司空见惯的,惟独不一样的是我们对发生的这些事情,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作法,大多数人不去思考这些反映背后的东西,唯有作家在讲述这个故事,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发现了这些人物内心里面的善良,发现了城市居民与农民工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感觉,这种不同也正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均衡所造成的一种偏差,作者没有用批判的目光去论述,而是将城市居民与“打工者”不同的反应与内心想法摆在了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取舍,即便在我的感觉中发现了作者对那些善良的农民工的无限同情,但是,依然感觉作家在人的问题上,用她的身世角度,表现了她自己独到的看法,城市人有他们自己盲目的清高自大,而农民工则由他们特有的纯朴与善良。

 

《这鸟像人一样说话》写了一个城市小区离春节前夕发生的一件事情,这个故事我们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都觉得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故事讲述一个小区里发生的故事,临近春节前夕,也正是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时候,在城市人的感觉里面,春节前夕农民工返乡也是治安形势不好的时候,有钱没钱都要过年的说法,使一些没有挣到钱的人想尽办法要回乡过年,所以治安形势就会异常的严峻,故事的发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发生的。

 

如临大敌的小区物业保安,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更高的层面,确保居民小区的安全,物业保安班长王大栓,同样是来自外乡农村的农民兄弟,在小区物业找到了这份工作,他的认真负责和不徇私情,成为了有别于城市人的圆滑的反衬。原本松散型管理小区的物业,加强了对小区来往人员的管理,不仅仅对来访者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而且对那些收废品的临时工,同样采取了拒之门外的措施,不仅影响了来人的情绪,对收废品的老王来说更是一大损失,本想让自己通向通融一下,进到小区里面去收废品,却被一丝不苟的物业给挡了回去,一气之下,把这个收废品的老王给气走了。

 

这个故事单纯只讲保安的认真负责就没了这篇作品的意义,故事的戏剧性就在如此严格的保安措施下,小区竟然发生了盗窃事件,这让认真负责的小区门卫保安傻了眼,而且引起小区里的居民的不安。惊动了当地公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时任物业门卫班长的王大栓,与他的部下小万,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清白。

 

王大栓为了尽快侦破这个盗窃案件,他把怀疑对象放到了被他气走的手卖废品的老王身上,而小万则把怀疑对象放到了小区住户,那个女大学生宣梅的对象身上,结果他们的怀疑都被没有作案时间给否定,王大栓为此被降职,小万差一点被女大学生控为诬陷者,而盗窃事件的最终水落石出,成为了故事的喜剧性,被盗的那些金银首饰正是刘老伯家里面他儿媳妇的。

 

就在侦破工作毫无进展,让小区保安面临巨大精神压力的时候,被盗事件发生重大转折,刘老伯儿媳妇在修家里面厕所水箱时,发现了放在水箱里面,用油纸包着的她的金银首饰,而刘老伯却把那些金银首饰抢到手,说是这是他的物品,刘博在看这媳妇与父亲争抢物品时,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头,自己的父亲说话的一反常态,让他知道了事情的不对头,父亲说的话谁也听不懂,刘老伯的儿子找来一些人来分辨父亲在说些什么,最后一位语言学家听出来老父亲讲的是边远山区的土话。儿子想起来老父亲曾经跟他说过,他五岁时从山里跑出来的事情。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城市人与外乡人之间对事情的看法和认识的不同反应,好像是一种城乡差别,但是,最者最终告诉我们的是,用刘老伯说出谁也听不懂的话,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城市人与外乡人认识上的一种表达,看似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域,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观念上,生活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实际上他们都是同源的,他们的祖先都是从农民,他们骨子里面的东西是一样的,有着相同的血脉,本是同根生。

 

而现在我们的城市人与外乡人的概念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这种相互提防,相互看不起,这种等级观念是我们认识上的偏颇,当这一切水落石出的时候,读者才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原来作者在一个小区里发生的这个事件,事件中的这些人物的表现,是想告诉我们城市人和农村人本是同源的这样一个主题。

 

最有意思的是作品结尾处的那只小区居民家里面的八哥,学会了收废品老王的叫卖声,作者写道:“紧靠大门的一号楼的二楼业主,养了一只八哥在阳台上,原来只会说,你好,吃过了吗?这一阵子它每天听老王念叨,时间长了,也学会了老王的话,八哥说,收旧货啦,我惨啦,收旧货啦,我惨啦。它学得惟妙惟肖,连语气和音调也和老王一模一样,它提着精神,亮着嗓门说,收旧货啦,又垂着脑袋憋着嗓音说,我惨啦。听八哥说话的人,无不大笑。一个人说,这鸟,像人一样啦。另一个说,他说话时苏北口音哎。”细想一下我们人类不也是这种鹦鹉学舌的状态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