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兄弟们的回信(之二)
(2012-07-24 08:38: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海波仁兄:你好!
粗略地看了一遍你的这篇新作,感觉作品倒是有了它的主题思想,我认为是表述了作者对婚姻的一种认识,即便有值得与读者商榷的地方,但是,这种观点无疑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种真实,作者对当下情爱的一种再审视,即便李娜与刘涛是一个个例,但是,通过他们两个的婚姻,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作家在表述了爱与激情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决不可以混淆,是在某一个场合一见钟情的两个人,其实在随后的日子里发现,刘涛对李娜痴迷的不过是他最初对性的那种饥渴而已,而妻子李娜则是对成立这样一个家庭,对她的事业更有利的一种利用,都不是处于中国传统的住家过日子,传宗接代为目的。很有意思的是在婚姻的大范畴中,离开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很难有一根长时间的厮守,离开的悲剧似乎是一种必然,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这些。
依稀记得这个故事里的某些情节你曾经在其他博文里用过,例如:刘涛会自己父母家里面,与父亲下棋的场景,母亲催着儿子与李娜赶紧生孩子,以及父亲的言语与噙在刘涛眼里面的泪珠,这些场景绝对是对婚姻的一种厌倦,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的真实写照,写出了男人内心里面的某种脆弱,以及对现实的一种无奈。
李娜与刘涛结婚以后的日子都十分明白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他们在激情之后,才真切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志不同道不合,他们做事的方法不在一个层面上,李娜热衷于社会交往的场面,这也是她得心应手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而对刘涛来说这就是一种堕落,看到醉得一塌糊涂的妻子,感觉身边这位用自己的假象生活的女人,让他从心里面有一种厌恶,曾有过的那种赏心悦目变得荡然无存。
很佩服作家把对生活的感悟与观察生活的细小情节,用于塑造人物特点的驾轻就熟,无疑这种朴拙细节的真实感受来源于他生活的真实,不否认他的出奇的想象能力,但是我更觉得这些都是作者亲历生活之后的真实感悟,正因为这种感悟的精准,使得这部作品就有了真实的感觉,我们在自己的感觉中,或在周围人群里面都可以找到类似的人物和家庭,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文字,便显得生动和有感染力。
当然,我不赞成把婚姻看得如此的消极,两个人通过激情的碰撞所产生的情感,既然可以最终结为连理,想必他们不仅仅是一种饥渴,还是有一种爱的归宿感。至于最终他们的厌恶,不但纯是一种审美的疲劳,其中蕴含着更多的东西,这也是希望作家在这部作品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所在。
两个人走到一起,以及他们后来的最终离开,都是有着他们自己感觉不出来的一种不容和,我想这也是作家需要去发掘的问题,两个人的结合与分开,里面蕴含的东西太多,作家在这部作品里面谈到了其中一点,或许继续深入的开发,会发现更有思想内涵的一种认识的升华。例如,女人的猜疑源于内心里面的什么因由,而大家都知道猜疑从它的特性来说就是一种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的来源是什么,或许作家通过这种理性的分析和事例的举证,使读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品的意义也就随之变得崇高起来,仁兄现在已经到了具有这种能力的实力,只需要一个切入点去铜箔这些看似乱象,实则是一叶障目的问题所在。
建议海波仁兄,将此作品略加“修饰”,感觉应该是一篇不错的作品。愚兄陋见,不妥之处请仁兄海涵。
致礼
2012年晚于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