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兄弟们的回信(之一)
(2012-07-22 11:58: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海波兄:
你新创作的短篇小说我认真的看了,很佩服你的想象力,无疑这是一个会抓人眼球的故事,所幸我起名为《秋天里的故事》,从故事的完整性来看,几乎是无可挑剔,已经把人物和事件叙述清楚,其中给我的感觉有很多感悟是整个作品里非常出彩的地方,是作品的精华所在,没有生活阅历的人,没有文字功底的人是永远写不出这些富有哲理的感悟和描绘,例如:
从故事性和整体性去看,都应该说无懈可击,但是,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你讲述的这个故事,最终你要表达你的一个什么样的感受,表达你对这个黑吃黑社会的不满,还是人的一种在劫难逃?这就我们写作不得不去考虑进去的东西,任何作品总是要表达作者试图要表达的一个思想主线,也就是他试图通过故事或人物传递给读者的一种观念,是对社会道德价值的批判,还是对人性的一种理解与认识,这也是作品价值或思想性的把握。
我个人感觉这部作品的故事性已经有了,缺乏的是通过这个故事要表达你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有了这种表达,我觉得就有了作品的思想,自然也就有了深度,讲故事自然会赢得读者,但是通过讲故事,让读者有一种感受或触动,就起到了作品教育读者,感化读者的作用。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他撰写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一书中曾经深有感触地写道:“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理解的深刻程度,生活体验到生命的独白发现的独特性和普遍性,自然还有艺术体验包括语言叙述的选择,这些决定作品成色也决定作品成败的因素。”(书38页处)
这是不过是我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希望你在找一个点去表达,是表现人物的在劫难逃,是表达蚂蚱眼性格中的那种表面柔弱,内心坚毅,还是想表达这个社会的黑吃黑的现状,要找一和支撑点,感觉这个故事叙述得很完美,很好听,但是,作品的深度感觉不到,你现在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高手,更希望你成为一个为读者指点迷津的人,成为一个哲人。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表达了人类命运的孤独的一种必然,刘涛《最后的细致》发掘了人性中善良的品质的高尚与存在,刘海军《束星北档案》表达了历史的曾经对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残害,那个时代的荒谬,同样也写出了一个人性格的悲剧。大庙山《月儿》表达了一个女孩子的自强不息与善良,这些都是作品的思想性所在,也就是一部作品的核心所在。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去斟酌,找到一个角度去表达,会有绝然不同的效果。
愚兄:管窥一见
2012年与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