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女人的蜕变
(2012-09-20 00:20: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温柔女人的蜕变
---读著名作家范小青长篇小说《女同志》有感
看这本书正值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痛风导致腿脚不利索,出门有些困难,索性找一本书来消磨时光,这本《女同志》便进入了视野,觉得身边不乏有名女作家的作品,近水楼台先得月,看了不少她们的作品,但是,外埠女作家读的相对很少,江南女作家只读了武陵春的作品,至于范小青这个代表江苏女作家水准的作家,知之甚少,但从介绍她的情况来看,感觉应该是很值得期盼,于是《女同志》就成为了节假日的精神大餐。
现在也想不起来在什么时间买到这本书,为何买这本书,在看这本书之前,更不了解和知晓这位作家,等自己拿到这本书,发现自己有点鬼使神差,居然这本书的作家竟是现任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的大作,作者是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家,更有意思的是不仅仅从当当网购买了她这本新近出版的长篇,而且还购买了她的《赤脚医生万象和》、《裤裆巷风流记》,她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集《像鸟一样飞来飞去》。
并不是因为她是省作协主席就一定是我急于关注的对象,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的获奖作品《你在高原》早就被买回,一直摆放在我的办公桌前了,因为没有“充裕时间”,所以一直就没有去翻阅,知道一气呵成是准确把握作家的一种很好的办法,而范小青的这部作品,根据页码来看三两天完成翻阅不成问题,所以抱着这种好奇开始了自己的阅读。
要说这本书好看,有多么吸人眼球,通俗的观赏性多强,坦诚地说并不是这样,因为作者讲述给我们的故事和人物,虽然是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但这个故事和人物是一般百姓不太了解的政府部门里面的事情,一个走仕途女人的人生轨迹,对那些不了解机关的读者来说,会有一种生疏的感觉,虽然作者把故事讲得通俗易懂,但是对于职场里面的游戏规则还是感觉有一种隔膜感。
作者在这部作品里面为读者塑造的形象算下来也真的不少,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整个作品里面一笔带过和有详实描写的人物有三十多个,可以用各具特色来形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物的不同表现也构成了作品的情节的生动性和有看点,有了作家为我们展示宏大的场面,即便这个故事作者有意地将她放在一个南州市这样一个小县级市里面,但官场的那些约定俗成,会让我们这些“亲历者”有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在这片土地上试图如出一辙。
作者在这部作品里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女强人万丽的形象,整个故事的开展都是围绕万丽从大学毕业开始,到报考公务员成功进入机关,以及万丽随后的一步步走仕途的艰难历程,为读者呈现了当下官场里面的形形色色,是是非非,万丽在经历了大起大浮的坎坷之后,一步步从优柔寡断,到变为“强悍”女强人的变化过程。
作品的开篇作者简要的将万丽大学毕业前试图留校,后分配在小县城里任教的过程一笔带过,在她大学期间结识男友唐季平的建议和帮助下,考入了南洲市妇联,成为了机关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也就是开始了她走仕途的的开始,同样也是万丽步入仕途险恶的开始,自此,每一个场景都会有不同人物的出现,而这些人物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正是在这种纷杂的现实中,万丽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在仕途的激流险恶中期待和寻找自己的方向。
万丽最初进入了南州市妇联的宣传科,妇联主任徐大姐是万丽最初认识的大领导,给万丽的感觉这个领导大姐是一个平易近人,知人善用的好领导,也是一个性格开朗,随和谦让的领导,大姐同样有着一定的背景,丈夫是组织部副部长,但万丽这个出入茅庐的年轻人,却不知在老大姐领导这种外表之下,却深藏着她意想不到的一面,就是作为一个一把手所具备的老道与城府,圆滑和老谋深算,以及在关键问题上搞平衡的领导策略和艺术,让这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颇为惊讶。
而大学期间学中文专业的万丽,科班出身的她在最初的宣传科展示了她的中文专业的水准,这种展示同样给她的上司,代理科长的余建芳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者将这个人物描写成为一个才分不足,认真有余的部门长,万丽最初的顺风顺水,让万丽有一点飘飘然的感觉,作为年轻人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仅如此她的文章在市委的刊物上转载以后,被市委向秘书长好,几次在徐大姐那里提及万丽的文章,使妇联主任徐大姐对万丽不得不另眼相看,在之后万丽被提为宣传科副科长就成为了很正常的事情。
年轻人在新的单位里面,最初的顺风顺水,看似是一件好事情,其实,作者有意识地将年轻人最初的良好感觉用这种方法来表现,实际上是为了万丽将要面对巨大的坎坷做铺垫,被向秘书长看好的万丽,不仅仅在妇联被提成了副科长,排在了一直是代理科长的余建芳之后,这让这位机关老同志心里面显得很不平衡。不仅如此,万丽还在机关里面偶然的事件,结识了机关的未婚男青年孙国海,随后的时间里,她发现了这个很低调男人的优点,便开始了他们的恋爱,并很快组成了家庭,这一切的神速,并不是万丽对孙国海十分的爱慕,而是基于大学期间曾经的恋人唐季平的反对,基于这种报复心理,万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孙国海。
万丽因写作的优势,被调入了市委办公厅,向秘书长似乎成为了她的保护伞和后台,有这样一个好的机遇,自然让万丽有一点飘飘然的感觉,但是,就在这个看似如鱼得水的大前提下,预想不到危险的到来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秘书长让万丽就南州城市改造期间的强拆问题,让万丽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向秘书长出于他自己的考虑,将万丽写的调查报告落上他自己的名字,未经市委书记审阅和批准,不讲政治的私自报送到省委。
当这份报告写了强拆在老百姓当中造成的恶劣影响,实际上等于否定了市委的这种做法,报告最终被省委批回南州市委以后,可想而知随后将要发生的事情,时任南州市委的记书记,将向秘书长调离了岗位,到下属的某一个县里面干副书记,看似平调实则是降级使用,而春风得意的万丽也因这份有她主笔的这份调查报告而被打入冷宫,万丽面对进入机关后的第一次面对事业的低谷,从最初感觉人人见到都是笑脸相迎的亲热,到几乎像避瘟神一般都躲着她的巨大差异,以至于到后来从文秘的角色,变成了打字员的现实,不仅如此,那个疾恶如仇的市委书记,并没有忘记这个写作水平极高的年轻人,在关键场合里书记生冷的目光让万丽不寒而栗,她感觉到自己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下。办公厅是没法呆了,万丽主动要求调离,办公厅顺水推舟同意了万丽的要求,调到了市委宣传部。
作者在作品中把万丽这个才貌双全的年轻女同志,放在了风口浪尖上去写,几乎万丽每到一个新的单位,总会有一个让她感觉有一个让她备感压力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在妇联时的代理科长余建芳,这个才分不足,勤奋有余的对手,余建芳的有板有眼,勤奋努力,其实是她自我保护的最佳选择,但作为万丽却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调到办公厅万丽有面对咄咄逼人的办公厅接待处负责接待的“金美人”,以及到了宣传部遇到了研究生毕业的陈佳,这些或者是性格方面,或者是文采与貌相方面,与她有一拼,或略胜一筹的年轻女同志,都万丽带来来自不同的精神压力,万丽的不断地去努力和抗争,使得她被一步步地入了仕途的纷争之中,她柔弱的性格开始一点点的变化,向着刚毅和果敢方向发展。最初我也觉得有些牵强,但是到了后面自己才知道这是作家埋下的伏笔,是人物在竞争中内心产生变化的可能性,没有这种看似不动声色的明争暗夺,也无法成为处事不乱女强人的可能性,而这种变化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内部的原因。在体制内的这种无形压力下被压得“似我非我”。
作品到了下半部分,将已经陷入低谷的万丽逐渐开始“时来运转”,应了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南州市委书记年龄的原因到点回家了,新的市委书记到来,他是一度看好万丽的向秘书长关系相当不错的同事,新书记上任以后,向秘书长重新回到南州市委任组织部部长,这些无疑给万丽带来了新的机遇,涉世不深的万丽原以为向部长的回归,会以高调方式出现,岂不知,出乎万丽的意料,向部长在市委大楼里,见到万丽时的情景,用万丽自己的感觉,好像根本不认识她一样,这让万丽很是不理解,后来她才知道,在机关的这滩深水里面,对任何人的好恶是绝对不可以动声色的,这是官场和仕途中的一个大忌,这是官场的约定俗成,又是官场的虚伪的写实。
接下来,她被扶正为宣传科科长,在之后备选掉到省委中青年研习班,为了上这个培训班她又被提了半级,成为宣传部副部长的级别待遇,这些都是向部长私下里面给予她的顶力支持,使她在随后步入的仕途发展,创造了这一切的可能性,而这一切变化和帮助在不动声色之中。接下来在省委培训里面发生的事情,就成为了万丽的一次万幸,在毕业典礼上已经确定了万丽的发言,却因为万丽孩子突发疾病,作为母亲的万丽,不顾及一切的回到南州医院看望女儿,将这次表现机会让给了一起进入中青班的同寝室林美玉,大家都知道省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将会给发言的同学带来多大的机遇。
由于万丽临时的退出,将这次机会让给了一直想表现的同寝室的林美玉,终于有了林美玉展示自己的机会,却不知她的发言没有带给她想象中的官运,而且差一点就葬送她的仕途,她发言的内容与省委书记要倡导的思想开放相悖,可想而知后来的情形,这个情节老百姓是感觉不到,但是在机关单位里面,这种事情可以用屡见不鲜来形容。万丽的意外退出,成全了万丽,原本万丽也是的这种观点的发言,却让林美玉给抢着说了出来,用中国俗语说,万丽是因祸得福,而林美玉却成为了在劫难逃的“替死鬼”。
作品的后半部分,主要写了万丽从省里“中青班”回到南州以后,被提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时向部长已经是市委副书记了,分管组织工作,选用自己信得过的人,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万丽就成为了幸运儿,摆在万丽面前的有几个选择,留在宣传部干常务副部长,到某一个区干区长,再有就是去新成立的城市改造工程指挥部当副主任,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万丽在朋友唐季平分析下,选择了锻炼人的城市改造工程指挥部,她的选择,正迎合了向书记的心理想法,把自己的爱将放到这样一个锻炼人的部门,也是容易展示出她的能力,也为随后继续的提升做了很好的铺垫,我们不难看到,随后他成为了区长,又从区长的位置上被市委书记钦点她到房地产开发公司干一把手,勾勒出万丽逐渐成为女强人的人生履历。
这本书假如单纯的描写万丽这个女大学生到女干部,到女强人的发展变化,就显得没有意义了,作家的思想性就在于她观察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有的人认为是向成熟迈进,有的人认为是一种被异化的必然,我想作者就是想表达现实生活改变一个人的现实,作者没有说这种被改造变的好与不好,让读者自己去评判,我个人的观点,作者并不认同万丽最后表现出来的强势,她借用了一直跟算他的部下伊豆豆的话,来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就像伊豆豆说的那样:“你可以说你忙,你也确实是忙,你压力大,你身负田书记对你的厚望,你不能让田书记失望,你要让田书记满意,可是你没有想一想,你为了让一个人对你满意,你让多少人不满意了,让多少人对你失望了?你大概很久没有照镜子了吧,你为什么不照照镜子?凶悍的女人,权力欲望太强的女人,脸整天沉着,时间长了,五官都下挂,你照照自己吧,从前那个靓丽光明的万丽到哪里去了?……女人的美是由内而外的,一个权力欲望太强的女人,即使给人看到的是她光彩照人的一面,但谁会相信假象?卸了妆以后自己再看看自己,内心的焦虑,欲望,不满足,贪得无厌就全都暴露出来了。”这段由心而发的肺腑之言,我想也是作者要讲的心里话。
在这部作品里面除去主人公万丽意外,作者很好的选取了与情节发展相匹配的配角,使故事性更生动,更趋于一种人物变化的合理性,告诉读者一个再有能力的人,也要依托周围的大环境,其中身边的朋友就是一个不可或缺外在因素,而作者很好地选取了这些,唐季平和伊豆豆就是作者巧妙地安排,也正是有了这两个性格决然不一样,又在万丽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使万丽的人生轨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唐季平这个人是万丽的大学同学,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有主见,有思想,有意将万丽引入仕途的人,万丽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曾经相爱的大学同学,而最终改变了万丽一生的命运,最初我们认识的唐季平,感觉不过是一个沾了万丽便宜的“负情郎”,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逐渐地知道在万丽的仕途之路,唐季平自始至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到后来唐季平成为了万丽的精神支柱,更是万丽始终如一的“高参”。
为什么唐季平始终是万丽身后的精神支撑,最初我以为这是唐季平对愧疚万丽的一种补偿,到作品最后作家通过唐季平妻子的口,才知道事情的真相,这一切缘于唐季平始终如一对万丽的爱,假若不是万丽的大学同学姜银燕,后来成为唐季平妻子从中作梗,横刀夺爱,万丽和唐季平兴许是绝佳的一对,当然,真的这样也就没有了这部作品,故事的情节就在这阴差阳错中显得出人意料和生动性。
唐季平的死是作品进入高潮的另一个亮点,实话实说,我看到万丽不顾一切的去医院看望,用她毫不掩饰的情感,表达面对心里一直爱着她的男人的表达,我为之动容,纵观作品而言,我认为作家安排唐季平的死,是基于万丽已经在仕途中已经成熟,可以从容面对一切,作为万丽的精神寄托的代表人物唐季平之死,也是万丽逐渐变为“强悍”的一种可能,因为没有了唐季平的依靠,也就无需再顾忌什么,可以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作为男女的唐季平和万丽,两个人的两性之间的关系上,不仅写了唐季平始终如一对万丽的那份真情,也写了万丽对唐季平由恨到爱的过程,以至于故事结尾处写了他们唯一的一次亲热场景,一生中只有那一次肌肤之爱,这也构成了他们一生为之“奉献”的可能性,虽然那短暂的肌肤之爱,让他们都没有找到激情似火的感觉,但是,年轻人的这种情感发展的自然而然,作者很客观的表现了这一切。
在这部作品里从配角的角度去看,除去唐季平占得份额比较大之外,就是伊豆豆这个人物在作品中占的份额也不算不小,几乎是从万丽一进机关开始,到万丽随后的事业上的起起伏伏,感觉伊豆豆就是万丽的一面镜子,万丽从温柔亮丽的才女,到从女官员的转变,以及伊豆豆始终表现出来的那种率真,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万丽考入机关以后,第一个结识得比她略小的姊妹伊豆豆,这个姊妹在万丽的仕途中几乎陪伴了她绝大多数时间,在万丽认为并没有背景的银豆豆,似乎总在第一时间掌握她的动向,总可以在第一时间给她宽慰和祝贺,但是,官越做越大,越来越讲程序,高高在上的万丽,也就越来越觉得伊豆豆不可理解,而伊豆豆同样也越来越感觉这位曾经无话不可说的密友越来越变得陌生了。
以至于到最后伊豆豆采取了毅然决然离开的方式,表达了对官员心理变化的一种不屑。用伊豆豆的话说,这个曾经的朋友同事已经变为“强悍”的女强人,这种强悍又让一直与她关系密切的下属伊豆豆,有了情感上的距离,有了工作上的距离,万丽已经从大众感觉里的同事,变成了一个被仕途异化的官员了,从大众的角度去看,他们的高高在上,已经接近于“不食人间烟火”了。
一直以来跟万丽走得最近的朋友伊豆豆,主动写出辞职报告要调离万丽手下,觉得不可思议的万丽问及为何这样的时候,伊豆豆直白的告知,也成为了这部作品要表现主题的关键,伊豆豆告诉万丽从最初她们的相识,到她成为官员的过程,不仅仅是她蜕变的过程,同样是她遇普通百姓渐行渐远的一个过程,将官场对人的异化做了很好的诠释,作品要表达的在这里让读者豁然开朗。
这部作品作者在写了万丽的人生仕途的整个过程之外,也描绘出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残酷无情,写了错综复杂的上下级关系,也写出了那些试图走仕途人的不择手段,要不然这本书被评论家喻为“机关女干部必读”书目,为什么?看完以后自己知道,作者告诉我们女同志要想在如此纷杂的仕途环境中成长发展,除去机遇和能力之外,要面对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这种意想不到中,不断地面对和适应,在这种近似于残酷的磨砺中,打拼出自己的一方土地,要知道仕途是一个人被异化的必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