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最后一抹嫣红---读作家韩松礼新作《麻五爷二三事》
(2012-09-22 08:49: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作家韩松礼发信息给我,问我是否看了已经发到我邮箱里的新作,我回复到:这两天抓紧时间拜读。随后利用工余时间自己看了,觉得这是一篇非常有趣,有非常有内涵的好作品,文字不华丽,朴实的像一碗清水,他选择的题材是我们生活中最显而易见的那些生活中的琐碎,他围绕着一群已经接近暮年的退休老人来写,主人公麻五爷也同样是千千万万个退休工人中的一员,但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退休职工,却在作家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这种轻松自如的写作风格,感觉已经是作家韩松礼创作的一个特点。不仅如此,你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对生活感悟的深度,对人性了解得透彻。我知道朴实像一碗清水一般的文字里面凝聚的是一种丰厚的积淀。
一个好作品的题材来源于什么?毫无疑问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好题材又是留给那些善于观察,有灵性人的,在读完了作家韩松礼新近创作的短篇小说《麻五爷二三事》以后,首先想到的是,作家韩松礼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朴拙生动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作家,假如你想从他的简练的文字中找到谏言警句,那你一定会非常的失望,但是,当我阅读完了这篇作品之后,我会有一种想抒发自己感慨的冲动,故事和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的人生感悟,无处不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深思熟虑。
作家韩松礼创作的作品只要是可以看到的我绝不会放过,我非常喜欢他那轻松随意的笔触,更喜欢他把故事讲得有娓娓动听,他文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朴实,几乎是用最直白的文字,去表达我们现实生活中感受最深刻的现实,我可以感受到,这种直白,这种看似随意的笔触,也正是作者特点的所在,因为作家韩松礼有着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有着他对现实生活深刻的理解,作品中表现的那些生活在底层百姓的小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有血有肉,鲜活而生动,不仅仅是作家的独具匠心,更是一个作家的功力所在。
其实,作家韩松礼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性格十分开朗的人,我几乎每天都去他的博客浏览,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都会在他的文字里有所展示,我知道他曾经在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年代中,有过他实现自己价值的曾经无比的辉煌,可以想象到这个被称之为厂长的人,也曾经叱诧在计划经济年代的体制的队伍中呼风唤雨,他作品的题材更多的是来源于那个时期他所亲身的经历。
也知道他无奈地在改天换地的变革中,在新体制下“被选择”,曾经的企业轰然倒塌,成为了唯有中国独有的“歇保对象”,失去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中国近千万低保对像中的一员,也正是有了这些强烈的对比,他拥有了更多的感受和思考,积累了更多只有他独有的生活素材,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就这样一个一个地从他的笔锋下应运而生,鲜活感人。
从作者的生活的经历来看,作家所经历的那一切,现在看来有点沉重,但是,一贯性格开朗的作家韩松礼,他没有在现实面前退缩,他用一贯的的微笑,去面对曾经历过的不堪回首,这是他性格中不畏惧生活艰难的坚强的一面,你在和他的接触中,给你更深的感受是他内心里透出来的那种敞亮与阳光,这是我敬畏他的理由的其中之一。
作家韩松礼的这些作品的素材,也都是他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因为这些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对于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会有相同感受,也会被作者的这中轻松的“调侃”而吸引。而作者挖掘素材的能力,又正迎合了喜欢他的读者胃口,我想大家会像我一样,喜欢这种生活的真实发生,有点像小城百姓喜欢吃的“小葱虾酱卷単饼”。
我敢说作家韩松礼是一个善于朴拙人们心里的心理学家,他作品选用的题材,可以说是大众喜欢的,却又不愿意直白说出来的题材,那就是我们人性中最容易被接受,但又不愿意承认的性意识的挖掘,作品截取了麻五爷的一生中经历的四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将这篇作品串联在一起,构成人的一生命运的大命题。
不妨我们简要地搜索一下这四个故事的小标题《麻五爷有眼福》、《麻五爷情走麦城》、《麻五爷尿裤子》、《麻五爷老了》第一个讲述的是麻五爷在工厂期间,进女洗澡堂调水温的事情,工友们对异性心里的那种好奇,也成为了麻五爷引以为豪的资本;第二个讲述了麻五爷婚姻的情况,与两性之间又有着必然的关联;第三个故事写了麻五爷由于上年纪了,憋不住尿而尿了裤子,似乎是在表现麻五爷老了的意图,但是,最后那一段,又将已经老了的麻五爷,内心里的那种潜意识表现得透彻,麻五爷已经到了尿裤子的阶段,但是,当麻五爷看到洗头房里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姑娘们,还是意识到她们可以激起他对生活渴望的激情。从这一点去看,作者表现的并不是为了描写异性去吸引读者,而是作者意识到作为欲望支配下的人,情欲是欲望之首,他们对异性的那种想入非非心理和语言表述,早已经超出了色情的范畴,它是人们对生命的那种激情的表现与渴望,对于像麻五爷这样的老人来说,这种情欲的想法,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望,宛如夕阳下那一抹最艳丽的嫣红。
读完这篇作品之后,我也曾想用我习惯的写作方法去讲述作品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但是,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到这种表述是一种多余,文字并不多的这篇作品,让每一个读者都不会产生庸长的感觉,特别是作者的选材是经过了他的精挑细选,我认为绝对是抓眼球的一部好作品,所以我只想把自己对作品的整体感受表达出来,至于情节上的那些问题,让每一个读者自己去感悟。
最伟大的哲理是对现实生活感悟后的凝练,我想一个好的作家,没有生活的切身感受是很难写出好的作品,而这篇作品给我的启示就是相对于生命而言,人生的每一段都是美好的,即便你未曾这样地去感受过,但是,你看到作者将麻五爷到了晚年的这些生活方式,和对生活曾经美好回味的提及,也足以印证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内涵,而不在于它的长短。
我认为这篇作品就是作家对生命感悟后的一种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