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7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里男人是“嫌犯”(续篇)

(2012-03-07 05:36: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没想到贴了一篇《家里男人是“嫌犯”》却引来了这样多的说法,当然也有属搅屎棍子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更多的人感觉写的没“看点”,一句话,不过瘾,非要说出个一二三来,他们不知道现在家里面的“内务主管”,可绝非是我们普遍认同价值中的“贤妻良母”,她们当下属于现代女性,说不上是忠贞烈女,感觉也是心直口快,不依不饶的主,全称:惹不起,别名“醋坛子”,再叫“母老虎”。

 

这些良家妇女对自己家里面晃动的男人,原本就有一种决不放松的戒心,咱再在这里添油加醋,那不是破坏家庭幸福是什么,自己还没糊涂到说三道四的程度上,咱知道在圈子里面的“火山”分布的情况,火山爆发对圈子里的任何人都不会有好处,就像我们圈子里那个王会长说的那样:“在我内人眼里面,你们无一例外全是坏人。”

 

咱习惯于点到为止,觉得这样更人性化,何必将那些本人不愿意说出来的窘事公布于众,更何况每个人心里面都有相互间的众多“桃色新闻”,如此相互间的抖料,不成了陈冠希的恶搞吗?更何况博客上已经从不同角度作了“客观报道”,用某一位大腕说的话:“该抱得都抱了,该亲的都亲了”没有什么神秘了。

 

还是那位事业有成的大哥回信息好,让我看一下著名作家施蛰存的散文《梅雨之夕》,自己不了解这位作家,在百度上一搜,知道咱又是一个孤陋寡闻,人家在中国文坛的圈子里影响非同小可,那篇散文也成为了诸多文学爱好者争相阅读的作品,除去文笔的细腻,给人感觉就是将男人内心里的那点潜意识,挖掘的淋漓尽致。

 

看后心里大笑,看来自己隐晦地写身边的那些男人,更多的人觉得不过瘾,应该挖掘点大众喜欢看到的场景,例如被抓现行,无法自圆其说,例如“嘴上伦理道德,背地男盗女娼”,其实,对于我来说举这些例子,就像我到菜市场买菜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口味,无一例外地完全可以买到。

 

我这个人一贯坚守的原则就是“于人方便,于己方便”,既然我们已经界定了男人不是省油的灯,就已经把一些实际性的内涵告诉了大家,给每一个人想象的空间,太直白了感觉没了美学上的审视角度,美除去给人一种精神亢奋以外,更应该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更何况所谓的那些事情,大不了也不就是床底之事,说出来就不美了。

 

施蛰存写的那篇作品,将男人的潜意识给挖掘了出来,只不过写的有些隐晦,让懂得的人知道表达了什么,其实在我看来就是表明了“男人不必把自己描绘得如此的忠贞不渝,老天爷造人的时候就把男人与女人造成不同特质的人,男人的那个“小把手”就是一个“点火开关”,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所在,不好色,不喜欢国色天香,没有非分之想,那就不是男人。”

 

我知道大哥让我看这篇作品的意图,无非就是告诉我,男人的这种潜意识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施蛰存自己写到的那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是潜意识在只是他干了自己觉得本不应该做的事情。当然,施蛰存从最初的潜意识,写到了后来的意识中,也是男人的一种习性。

 

所谓的桃色新闻,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而我最初写的那篇文字,也不是觉得桃色新闻有看点,是通过自己眼前发生的这些事情,听到他们讲述时的那种心理反应,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写的话题,最初自己想到了以《每家有个醋坛子》为题目去写,写不同吃醋的表现方式,后来细细一想,觉得这种写法会被那些热衷观察老公博客的内人发现,引起争议,便把题目改为了《每家男人都是“嫌犯”》。

 

在这个圈里面的家属中,最直白的算是我们家里面掌柜的,她早在若干年前,在自己还看不透文化圈里面的事情的时候,她就给我做了界定,说:“你们这帮子伪君子,表面上文化外衣裹着风光得很,实际上是男盗女娼虚得很。”当时自己很生气,觉得家庭妇女知道点什么,竟敢妄加评论文化人,后来自己也觉得披文化外衣做坏事的人,还不如地痞流氓,最起码人家不装蒜。

 

第二个清醒的就应该算王会长的家属吧,无论协会所有人的种种表现,或者有奉承和帮助解脱的,或者有帮助掩盖事实的,在她那里无一例外地被戳穿,第六感觉得准确度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次活动之初,会长电话向家属请假,几句话家属就知道今晚上会有谁参加,而且对“危险分子”的灵敏程度,几乎觉得长了天眼的程度,相比之下,自家媳妇略逊一筹,达到“箐取之于蓝胜于蓝”的程度。

 

第三个清醒的媳妇应该算杜帝的家人,这个干过厂办主任的优秀女士,在工厂里面见多识广,对男人的了解,用不动声色形容不为过,虽然杜帝大哥是众多女同志拥戴喜欢的对象,但是,这些年里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份“清醒”,嘴上可以口无遮拦,扯逼拉吊,黄段子一堆,但也仅限于这些,即便这样还是被嗅出“问题所在”,让我出乎意料,惊得差点张倒。

 

第四个清醒的媳妇算是我小兄弟的对象,她用人民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来应对自己越来越吃香的老公,布置大量作业,身体作业和家庭作业,做到凡事汇报,节假日作伴身边,用我的感觉就是“够得着,拉得住”,防范于未然。感觉效果甚佳。在场合里面绝对表现得低调,特别是有优秀女同志在场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不言语,当然,不包括酒喝多了,忘记了“谆谆教诲”,偶尔释放一下。

 

刘泰山的家属自己还真的不了解,听很多人讲过,说曾经的醋劲一点不亚于圈子里的那些“贤内助”,但是,在交往中似乎没有听说过为刘泰山认识红颜知己而引起火山爆发,据说刘泰山家里面的那位竟然让他在外傍一个富婆,帮助他们把给孩子买房子的首付给交了,靠,这样的大度开明,实属少见。

 

其实,我就是这样说说而已,知道刘泰山家里面同样是“狼烟四起”,住家过日子哪有“锅边不碰锅沿的”家庭里面闹意见很正常,也不时地看到刘泰山很严肃地坐在那里,讲着自己的家事,说实话,圈子里面对家庭最负责任的也就属刘泰山了,他对家庭的那种关心程度,我不用去列举实例,看一看他笔下的那篇获奖作品《最后的细致》就知道了,那就是他对家庭的态度,当然,不否认现在他出名以后,很多“良家妇女”钟情于他,只要他想,便轻而易举的抱得美人归,用文人的那句话:现在刘泰山是最吃香的时候,老葱干姜越嚼越香。

 

家庭中的矛盾司空见惯,问题在于为什么,真正像我表述的那样,是为了不容易走过来的岁月,为一直深爱着的这个男人,为了“恨铁不成钢”,打一仗也无所谓。记得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段话,“幸福的家庭不在于打不打仗,而是在于打完仗以后,还可以一起坚守,还可以在这种“斗争中”变得更加的“甜蜜”。”


我说了那么多好话,实际上自己知道在家属的眼里面男人都不是省油的灯。省不省油无所谓,只要有光亮就算是幸福,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也算是奉献,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