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九十一)

(2012-03-21 02:47: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你在高原》这套书一共十本,据说是四百万字,获矛盾文学奖时,据说评审小组的成员都通读了这部著作,其中有一些年事已高的作家,当时觉得非常之敬佩评委会的这些作家,自己也从当当网上订了一套,想利用十天八天的时间看完了他,后来知道那是自己骗自己的想法,别说是十天八天,两三个月不干任何事情去看差不多,感觉评委本绝对是一目十行看的,或者是选择片段看的。

 

我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只是说自己非常的喜欢张伟这个作家,放在自己写字台上的这部作品,我还是翻了几页,感觉不错,不仅如此,我的一些文学朋友到办公室里面都或多或少地翻着看了看,大家异口同声地感觉应该阅读,但浩瀚巨著如何仔细去看?我跟他们说人家矛盾文学奖的评委们都看过了,发现更多的人都发出一种怪笑,是笑我的蠢顿,还是笑别的不知,感觉他们对我的说法表示异议。

 

现在想想他们的态度不是没有道理,好像是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他的博客上,发表过这种质疑的声音,一句话,他不相信所有评委都通读过这部巨著,后面的话我不知道是什么,我感觉是既然没看过,评奖就是一种待商榷,而我则认为评奖不是关键问题,最关键的是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如何。

 

中国人生性好嫉妒,来源于很多方面,妒贤忌能就是最突出的现象之一,人家获了文学奖本应是一件好事情,是对作家文学创作的肯定,为何不从正面地去理解作家,而是要找到一些与文学不相干的问题来质疑作家的获奖,这也许就是我们文学搞不上去的原因,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阶梯,没有一个严肃认真地阅读圈子,各自为政,相互不服气,都觉得自己是领军人物,自然心就很难放在公正与宽容的位置。

 

其实,作家辛辛苦苦写了这洋洋万言,实在是不易,肯定是一种理解和鼓励,对作者来说也算作是一种常做的推动力吧,即使写得不好,我想在当下的社会里,总会让作者自己知道,例如出版商们是绝对不会去干那些砖吆呼不挣钱的傻事,而读者的感觉更是决定作家命运的试金石,出版商和读者都是制约一个泛泛作家的客观条件,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些半吊子文人去说三道四。

 

我这个人对一些刻薄的作家有自己的看法,好像刻薄就显得他有水平似的,其实刻薄正是一个人心虚的地方,毕竟作家辛辛苦苦写出的文字,也算作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吧,也算是献给读者的一份精神大餐,至于他做的味道如何,让读者去评判,而刻薄的人却用他们的私心,将这些本应该继续往前作的作家,一棍子打死,让他们看不到希望所在,即便批评是苦口良药,但是也要在作者发病时候再给他们用上,没病的时候就让人吃药,那不是草菅人命吗。

 

很多人说我是“喜妈妈”,对作者的作品报喜不报忧,全说好话,好像我说好话,能把作者惯坏了似的,其实,这是对作者最起码的一种尊重,我更希望用委婉来表示出你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尽损人之能事,恨不得将作者扼杀在朦胧状态,其实,刻薄也绝非是正确,也算一种盲目清高吧?

 

张炜的这套书自己知道这两年是看不着了,或许它可以成为我闲暇之余的随意翻动的闲暇之书,哪怕是看一个片段,也算作是自己走向了解作者的一步又一步,或许在这种断断续续中,找到了自己的感觉,成为了我爱不释手的一本好书,或许是再提不起我的兴趣,那就随手送给自己的文学朋友,一句话,这两种可能性都有,所以自己跟自己说,看不看完无所谓,也不要强制性地给自己制定一个必须通读的计划,看什么书隔着自己的感觉和心情去走,何必自己强迫自己成为“苦行僧”。

 

看书本身就是一件让心静下来的事情,通过阅读来与这些大家对话的一个过程,他讲给你的故事是他精心选取的,同样也是奉献给每一个可以和他沟通的读者的,作品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情一样,都呈现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特征,谁也不比谁差到哪里,如此这样地说来,品头论足就显得不合时宜,自己知道与这些作家的距离相差十万八千里,既然这样就慢慢地学习,反正自己知道开卷有益是一个必然,更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