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工作到看书

(2012-03-22 07:47: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眼看着就到新年第一季度末,很多工作像是堆在面前,但还感觉到不着急,自己曾经制定的一些计划,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一拖再拖就到了今天,想在几天之内完成自己想到的工作,可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毕竟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别说工作的事情,家里面办公室那成摞成摞得书籍,好象都是你列入计划的一部分,到现在来看他们始终在寂寞中等待。

 

年初到现在不完全算在书店里面卖的书,但但从当当网购买的书不下几十本有余,真正自己看完的书也就一两本,更多的时间忙于日常事务,原定那套鲁迅文学奖作品作家张炜的那一套巨著《你在高原》十册,利用假期翻阅一下,由于自己的假期被划整为零,最终也泡了汤,依然在我办公室的案头整齐摆放着,自己身后那像一座小山的书籍,更不知猴年马月去翻阅了。

 

人就是这样,在没有资源的时候,发现资源后的那种积极性和冲动会让你无比的兴奋,总会找出自己的时间去涉猎和翻阅他们,绝对不会像现在的我这样的懈怠,记得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文化宣传略有松动,为了买到一本好书,可以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一旦得到绝对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阅读它们。即便那时候自己还没有能力分辨作品的好与不好,在一个学习的大环境中,你被那种氛围而卷入。

 

那时候买一本书付出的代价并不小,每个月挣的那几个钱,不够自己维持温饱,在把这仅有的那点钱分出来买书,可想而知绝对要从自己的肚子里省出来,几乎用血液换来的精神食粮,也正因为这样自己绝对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那个时候物质上的要求大家并没有现在的人要求的强烈,而是对精神的需求成为了一种时尚,谁拥有更多的精神食粮,谁就会被人们另眼看待。

 

那时候书店里可没有现在的这样丰富的书籍资源,新书的到来不过阅读者和单位的团体购买,也就是说,假如你买不到新书的话,你绝对不可能在柜台里面看到,你只能找到买到此书的人去借阅,而马上借阅的说法好象也不太成立,对于拥有者来说,那就是他的最亲的亲人,几乎是免于借阅,例如我的书柜上曾经写着“私人藏书,概不外借”。

 

现在好了,没有钱的学生或职工,利用周末的时间,蹲在书店里的某一个角落,将自己喜爱的书籍拿下来,坐在那里认真地翻阅即可,而我们最初的那个年代,是不允许如此的翻阅,所以你不买,也就意味着看不到,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与书店的很多人套近乎,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自己一度还想找一个书店的姑娘,这样看书就更方便了。

 

幸亏没找书店的姑娘,精神食粮的需要,与物质的需要,不在同一个感觉上,成家立业,其中包含着精神方面的需求和因素,但是,现在知道,这种需求占生活的需求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家庭里面的现实情况,没有相对的物质基础,精神的需要就会成为家庭矛盾的主要导火索,在我身边的太多事情,让我有了这种深刻的感受。

 

现在好了,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架,更有了可以随心所欲买书的可能性,也可以看到那那都是属于自己的书籍,而曾有的那种兴奋感觉,似乎并没有从前那样强烈的兴奋的感觉,倒是觉得这是我自己的拥有,随时听候自己的选择,有点像中国皇帝所属的那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随时听候皇帝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自己经常给自己找台阶下,总会根相关的人说:书籍的阅读计划,即便现在没有如期完成,但它会使我今后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现在屈从于现实工作,忙于自己感觉意义不大的应酬,和事务性工作,但这一切还快就会改变,倒计时已经临近终点了,剩下的时间你说了算的话,阅读的生活还会遥远吗?

 

其实自己也知道,真正轮到咱告老还乡,估计还会有新的诱惑在向你召唤,用掌柜的话说,体育锻炼,家庭劳作,出国陪孩子等等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你想一个人整天泡在书山之中,恐怕也是一种设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靠,言外之意,阅读一定服从现实生活的具体需要。

 

掌柜的和朋友们说得也不错,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我们所有对书籍的阅读,也最终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无论是任何事情,在众多的相似性中,找到了一种相对接近的客观现实,也就是被我们称之为经验的东西,即便经验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不同的,单纯从经验的获得和积累上,我们也不得不重视这种知识的获得,这个游离于书本之外的生活体验的凝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