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买书这事(五)

(2012-02-23 00:19:57)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上一篇写了自己在小城的堂邑路书摊上买高价书的事情,后来自己发现,即便没有书店的关系也无所谓,大多可以在书摊上买到高价的书籍,不用再去看一些人的冷脸,但也绝不是每本书都要从书摊上去买,而是,自己想买而买不到的书籍,自然想到了书摊上的那些“黑心”书贩子,迫于无奈,伸着脖子让他们去宰,而且心甘情愿。

 

哎,咱天生就是一个败家子,这句话最初是我母亲对我说的,家里面的易碎物品,几乎无一例外地让自己“不小心”全部给处理掉了,当然,还有一些物品是自己故意弄坏的,后来这个“荣誉称号”被家里面掌柜的再次授予了我,估计就是买书不计成本,而且不停地从她那里“套钱”,估计她害怕我“走投无路”会犯错误,只好一次次地“迁就”,从严格意义上这些书籍有她的份额。

 

书摊的出现,回想一下大概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事情,最初是出现在北京,后来小城也就应运而生,那些有头脑的书商,瞄准了大多数人渴望读书的心里,看准了尚在计划经济年代的特征之内的紧俏时期,他们不知从何种渠道,弄来了我们急切想买到的书籍,感觉他们的头脑,确实我是无法比拟,当然,他们是十分需要像我这样的消费者,没有像我这样“一根筋”的购书者,那来他们丰厚的利润。

 

小城的书摊分为了几个地方,一堂邑路书摊的品味最高,人气也最旺,在堂邑路邮电局外面的几个书摊,到后来都开了独立书店,但是,到现在估计那些书店也都关张歇业了,除去堂邑路书摊,在台东新华书店的周围,也开了几个书摊,再之后在安徽路小花园处,也出现了图书和邮品的摊位,在小城四方一路车总站边上也出现了书摊,自己公休日的时间里,基本上就是在这些书摊转悠,要想每个书摊都转着看是不可能的,第一个体力不行,第二个时间不允许,第三个口袋里的银子局限你,兜里没钱看到想要的书籍,那种感觉别提有多难受,索性没钱的时候,就在家里面看书,一旦有了“可支配”的闲钱,绝对会第一个跑到书店里去。

 

小城著名的堂邑路书摊中的一个摊主,后来成为市北区有点名气的文化人魏博厚,就是我在买书时认识的,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他就是我买《十日谈》时一分不减的人,当时自己心里面狠死他了,认为他比地主恶霸心还狠,自己攒了将近一年的钱,为了这本书一下子就掘了进去,不心疼是假的。

 

由于自己经常去他那里看书,也时不时买上一本半本,自然一来二往就熟了起来,后来他叫我到他的住处去看书,告诉我毕竟这里不敢将他的书全拿到这里,万一遇到工商和公安的检查,那他的书一旦被没收就惨了,听了他的话,自己跟着他去了位于青城路的家,一个部队所属的院子,他自己居住在那里,父亲专业回了四川老家,他没有跟着回去。

 

在他的家里面,除去看到几间房子,摆满了书籍,再就是凌乱的杂物,他叫来了当时他的文学圈里的朋友,在那里除去看他的书籍之外,再就是听那些文人的高谈阔论,那些人对我的到来表示着一种小心翼翼,而自己也绝对不去乱说,毕竟自己知道咱是一个买书的人,后来这些人中的一些人到现在还有往来,更多的人已经早已忘记了。

 

魏搏厚高我之处,就在于他看书,收书,买书,形成了良好的经营运行状态,他从一些人的手中低价收来一些家里面不要的书籍,另外他还到外地去组织新书书源,将旧书自己定价卖出去以后,在将紧俏的新书以高价卖出去,有了结余,就有了进书的资金,他不仅可以自己收集好书,而且还解决了生存的问题,记得好像他当时还是小城的一个无线电工厂的工人,不过是“不务正业”而已,最初的钱挣的容易,自然就养成了花钱的习惯,加上他好喝一口,自然身边的朋友不断,每次到他那里看书,都会看到摆放在那里的酒和菜肴,自然也有他们的酒肉朋友。

 

跟魏搏厚混熟了以后,他买书的价格自然也就有我自己来确定了,一旦他不去考虑价格,自己还真的不好意思了,也是从那时候起,从他那里买书的数量越来越少,他觉得我这个人还可以交往,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有时间便到我们单位里找我,大家东扯葫芦西扯瓢,谈得挺投缘,当时还跟他提及到买《十日谈》的事情,他笑着说:全当杀富济贫吧,你现在比我条件好,自然就要帮我一下了。

 

在后来,他的父亲给他介绍了一位漂亮的四川姑娘做媳妇,自然他将关注点就移到住家过日子的方向,而那时候自己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恋爱着,大家各忙各的,书籍在爱情面前,成为了写情书的工具,《十日谈》里的情节,成为了可以在女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即便有点感觉为时过早,但是感觉自己现学现卖,收效颇丰,这也更激励了自己买书和看书的热情。

 

遗憾的是魏搏厚在随后的日子里,在书籍不再成为大家生活中的唯一的现实中,卖书为生的他,进入了自己事业的低谷,而他也没有走出低谷,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我们的相识与分别,都是用这种恨的方式开始和结束,最初高价买书让我心疼,后来他的英年早逝,让我震惊不小,遗憾的是他没有在最后告诉我一声,认为他还没有把我当成他信得过的朋友,这种怨恨,我想他可以理解。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博厚书屋也另为其名了,自己知道这曾经是他的书屋的时候,当我看到替代他的那位“文人”坐在他家里的时候,以至于后来,这段婚姻告一段落,魏搏厚娶得那位“小鸟依人”坐在自己面前哭诉的时候,我只有倾听和无语。你又能说什么,一切都成为了过去,都成为了不应该如此而又如此的地步,人去是非。

 

过去很长时间的某一天,我在曾经是属于魏搏厚的书店里转悠,他的小鸟依人的妻子,已经认不出我了,或许不再想认识我了,我在那里找寻自己喜欢的旧书,在某一个角落里面,看到了曾经在他那里看到过的书籍,从书架上取出,看到了盖有魏博厚书章的印记,我不假思索的买下,这是他的遗存,犹如看到了他一样,购买是对朋友最好的思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