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忘不掉(之四)
(2011-11-03 00:04: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游走在京城的大街上,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这些越变越高,越变越豪华的大楼,让你眼花缭乱,就像三十年前,曾经回到京城感觉到的那样,与我们那宁静的小城有着巨大的不同,那时的小城依然是殖民地的景象,像一块翡翠镶嵌在黄海之滨,虽然自己当初并没有感觉中的那般秀美,但是,那里的宁静,在心里面是记忆深刻的。
那时候自己年轻,喜欢热闹,面对五点半以后,漆黑的夜晚,便对单身宿舍里百无聊赖的自己,在与京城夜晚上的灯红酒绿相比,你感觉这才是年轻人生活的地方,精神的空虚,加上物质的贫乏,对一点点的变化都有着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曾经年轻的自己,每每从京城回来,都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向往大城市里面的那种“奢华”,很有意思的是,无论你怎样去想,过去一段时间,曾经有过的那种不适应,就像伤口一样,逐渐地恢复正常,你又没了痛苦的感觉。
那时候没有现在的这种,大城市是穷人地狱的感觉,认为这是一个人的宿命,到这里感觉所有的人都是富翁,特别是看到自己曾经的同学,用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电器用品,其实后来知道那就是我们俗称的“大砖头”录音机,心里面那只有一个羡慕的份了,觉得曾经是同样的家庭背景,却在今天有了绝然不同的境遇,这一切相差竟是如此之大,竟忘记了这些物质的表面,不代表着他内心的真实,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相对的艰苦之中。
记得有一次与自己的同事到京城,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竟然对我们吹嘘,他有一个亲戚在京城很厉害,不然你们跟着我到她家里面去看一下,保证你们有一顿好饭吃,那时候自己年轻,虚荣心不允许我跟着他走,因为这里曾经是我生活过的地方,他用这种口吻对我说,心里面想着是有意是在挑衅。
自己的另两个同事不管这些,他们认为只要跟着任何人能吃点带油腥的食物就行,那时候依然是计划供应,每个老百姓的肚子里面都是干瘪干瘪的,没有现在这样的大腹便便,脑满肠肥,同事带着他们去亲戚家里面吃好东西了,自己在宾馆里面看闲书,听广播,打发无聊的时间,自己到晚上不敢外出,最重要的是见到那些林立的商铺,里面摆放的那些诱人的食物,心里面不好受,所以索性呆在房间里,也绝不会外出,让心里难受。
时间不是很长,那两个同事先回来了,而那个请客的同事没回来,我好奇地问他们,你们到他亲戚家里面吃什么好东西了,同时直摇头,他不肯说,让另外一个同事讲述了他们在哪个亲戚家的境遇,一句话,那不是在走亲戚,而是在那里丢人现眼,他告诉我:买了两块钱的桔子,带到他亲戚家,亲戚连声谢也没说,每人倒了一杯白开水,话中有话地告诉来人,他还有事情等着出去。
我们那个同事更是“青皮”,装作听不懂,不知道,硬坐在那里,时间已经是晚上六点钟了,他亲戚以看“亲戚”没有走的意思,便客气地说了一声,给你们做两个菜,吃了再走吧。便从厨房里端出了两盘菜,一个是拌的白菜心,估计是中午剩的,另一个是白菜煮豆腐,也是中午剩的,在就是一盘豆腐卤,几个黑不溜秋的馒头,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就这样他们被招待了一次。
那个同事从亲戚家出来,兴高采烈地问另两位同事,吃的饱不饱?同事反问他,你说那?同事拉硬屎,说:吃得很饱。他们在走到离我们住的宾馆外面不远的地方,看到依然在营业的火锅店,那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朝那里走去,在那里他们自己出钱,美美地吃了一顿,那个同事在一旁看着他们大快朵颐,最后同事实在不好意思折磨他,将剩下的一些食物,让他帮着吃掉,他毫不客气地帮着打扫战场,从那时候起,自己知道了百姓生活的艰难。
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己坚守一条原则,尽可能不到别人家里面去,特别是吃饭的事情,我是基本上一口回绝,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些问题,但是自己忘不了同事的那次叙述,不想出现尴尬的场面,而那时候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大致相同,现在知道,让人痛苦的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能力去克服这种没有的现状,欲望在内心里翻江倒海,而现实却让你一筹莫展,那种失衡的感觉,就是致使你无比痛苦的源泉,不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一样。想起那句话,穷在闹市无近邻,富在深山有远亲,哎,就是这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