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走乱拍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要说自己的照相设备也算作是“精良”,但是,自己实际用的时候少之又少,处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现在大块时间不属于我,首先要按规定一周五天“早九晚五”,这时自己的本职工作,一点不能含糊,这是养家糊口的基本需求,自然不敢违背,自己还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兴趣与爱好都是本职工作后面的事情,主与附的关系自己还知道如何把握。第二个是,有了自己空余时间,也未必想起来把这些精良的工具背上去采风,两天空余时间需要办的事情太多,一时也想不起那些精良设备了。
说实话,自己曾经写过自己对摄影方面的那种不切实际,以专业为目标的追求设备的完满,在当初看来是一种显摆的资本,后来知道是虚荣心作崇,到了现在才知道,那种“圆满”不过是现在的一种“负担”,如此沉重的物件,背在身上就像驼这“铁块”行走一样,那种负重的重量,与自己身体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在没有运载工具的前提下,别说是全部设备,就是其中一小部分,也是让自己难以承受,这是我不经常用设备的又一个原因。
自己一度有一种想法,把自己的设备全部变卖,不再累自己,但是,那些来看设备的人,用不一样的目光看自己的时候,心里面有点发毛,知道如此好的设备就这样出手,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损失,而且是把自己心爱给变卖出去,是对心爱设备的不恭敬,正好那些想让我让更多空间的人,让我有了反感,告诉他闷自己并不是急于用钱,只是觉得自己体力跟不上了,就这样那些设备依然躺在恒温箱里面“享清福”。
为了不影响我的正常拍摄需要,自己又投资买了一个“傻瓜相机”,感觉携带方便,这样一来,口袋里多了一个灵巧的相机,走到哪里感觉不错,就拍上一张,家里面掌柜的说我是:乱走乱拍,感觉这样的“及时行乐”没有什么不好。倒是自己的摄影同行们,对我这种“丢本求末”的做法表示不解,更有甚者让我低价把设备便卖给他们。
到了“当年牙口能咬铁,现在只能吃豆腐和猪血”的年纪,真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任何活动以不“劳其筋骨”为原则,既然背不动设备,有没有运输工具的现实情况,只好“化繁入简”带着自己感觉不错的傻瓜相机,四处运走,虽然照不到大场面和远景,但是,对于眼里面的小景致,还是可以“准确表达”,虽然是傻瓜相机,但是,它的功能一点也不逊色于大机器的功能。
特别觉得这个傻瓜相机的“防抖动功能”和“自动曝光设定功能”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用正规相机在比较阴暗的地方,不用三脚架,就会影响片子的质量,而自己的傻瓜相机,就免除了这方面的担忧,设置这种模式以后,放心地去拍摄足以。在展览馆里面,与自己一起前往的同行们,对我拍摄的那些作品,感觉有点不敢相信,其实,这就是现代科技帮助你完成的作品,虽然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对于对读者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清新画质的图片。
小城的红瓦绿树到处都有,小城的小景致也是随处可见,带着自己方便的相机,看到那些好的景致,便会毫不犹豫地拍摄下来,不一定非要呈现给谁,有的时候自己空闲期间,拿出来看看,也觉得有点意思,感觉唯一傻瓜相机不足的地方,就是他拍摄人像方面有局限性,毕竟它的焦距有限,远距离拍摄人像不可能,特别是想偷拍一些有趣的人物,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在个人隐私权的越来越“计较”的大前提下,公然地去拍摄人像,是一件很“要命”的事请。
在自己的圈子里面,一些人非常害怕我们这些怀揣着便携相机的人,在他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的举止就会记录在案,在不知道的那天时间里,你会在公众舆论的平台上见到他们的“光辉形象”,有的是正面报道,有的就成为了笑侃的话题,现在他们都“严防死守”,密切注意我们的手里面和口袋里面的物品,他们不想一次次地成为“被关注对象”。
自己比较喜欢拍摄人物在无意识中的各种神态,特别是在酒过三巡的情况下,他们的言谈举止都显得非常的率真,这些年里面自己记录过许多这种场面里面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当然,当他们看见自己镜头下的神态,有得一笑了之,有的却一板正经地品头论足,更有的来电话让把“光辉形象”删除,害怕影响他们的仕途,靠,本身就是玩的事请,显得那么一板正经干什么?正因为这样,现在把关注点放在了自然景色上,真正做到乱走乱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