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之五(中)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在苗寨里参观,要说好,那一定好在原生态方面,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积淀,虽然在苗寨的中心大街上,给你的感觉,与繁荣的其它城市的商业街,没有什么更大的区别,到这里还是有着本土文化的气息,不管是那些身着苗族服装的年轻姑娘,还是身着素朴的老人,他们的目光里面,传递给你更多的是老实本分的平和目光。
从博物馆里面出来,导游带着我们乘电瓶车,来到他们苗族居住区的最高处,远望苗寨的风光,看到山坡上错落有致地苗寨的吊脚楼,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神奇和震撼,要知道吊脚楼是苗族人的一种智慧,整个建筑是卯榫结构,一根铁钉都不用,假若没有很好的力学知识,是决计不能改出这样精美的吊脚楼的,据说这种千户苗寨在中国仅存这样一个地方,所以说它的珍贵就在于这里。
整个下午都属于游客自己的,这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从最高处的观望以后,我自己沿着山路往下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望远处的苗族人居住的积聚区,按照自己的习惯拍下了不同角度的景象。之后我便沿着苗族人居住的“山间小路”探望一个真实的苗寨,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和探访,没有限制,随意地观看,可以近距离的了解苗族百姓的生活情景。吊脚楼相互之间的距离感觉离得很紧,估计也就距离不足五米,我亲眼看到住户赶着马匹运送物品,就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区域内,蜿蜒的小路曲曲弯弯地连着每一个住户,作为观光客也只能边走边看,虽然导游告诉我们,苗族的家庭为游客开放,但是必须经过人家的同意才能进入,考虑到自己野人般的形象,考虑背着那沉沉的相机,他们是不欢迎我这样的游客的,所以我只能选择四处走动地观望。
苗寨从远处看错落有致,非常的壮观,但是,走进了你会发现,特别是老房子,已经陈旧的有点破烂不堪,从房子里出来的那些老人的面部表情上看,他们并不富裕,但是安于现状。我粗略地走了小半部分苗寨的吊角楼,我们无法用我们这些已经被异化的理念去感受他们的想法,一句话,他们生活的现状,用现代社会的标准来开,是落后和陈旧的,甚至有一些吊角楼的破旧程度,感觉已经无法居住,但是,你依然能听到吊脚楼里传出孩子们欢悦的笑声。每家每户门前堆放的木材,是他们老一辈逐年积攒起来的,为了下一辈婚事所做长期准备,假如没有木材的积累,盖一个吊脚楼的费用是惊人的,也正是这样,苗族的家庭里面,从老一辈开始就积攒木材,已被用于孩子们长大后的迎亲嫁娶,即便家里面有木材,导游说,该一个吊脚楼不买木材也需要将近二十万元。
社会进步的标志既有精神层面上的,就像我们对自由的认识一样,从忍辱负重,到渴望自由,再到为自由而不懈努力,使之一些想当然的官僚们,不得不去考虑百姓的自由诉求,当然,在这里我们无法去感受,但是,在物质层面上的进步,在我看来现代的苗寨居民,他们把自己的吊脚楼,想尽办法变成迎接游客的客栈,我在居民居住地的吊角楼转悠时,发现到处都能见到客栈的牌子,这就是他们渴望富裕的一种实际的行动,再就是整个苗寨里面的商业气息,已经是非常之浓厚了,还好,那里的经商者还没有学会现代社会上任的那种“邪恶”,漫步在他们开设的商店里面,看不到他们那种需求购买的渴望目光,他们的慢条斯理,他们的“超然物外”你会觉得纯朴就蕴含其中。
导游告诉我们,在苗寨里面,到现在依然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治安也非常之好,因为,所有行为不轨的人,一旦被发现或知晓,他面临的结果就是逐出苗寨,永世不得回来,就像一个动物被逐出群体一样,这样古朴的民风,在我们的现代社会已经是曾经的传说,从这一点想去,我们的社会是真的进步,还是一种道德和民风的败退,相比之下只能说是我们所谓的进步是物质上的一种前进,而推动这种前进的背后却是我们永远无法抑制的欲望。
旁晚时分,我漫步在苗寨的大街上,亲眼目睹了一场长桌宴的情景,那种景象给我的感觉简直是回到了远古,那个长桌做了将近二十个妇女,苗族人的服饰,每个人的盘发上都插着一枝鲜花,她们在那里喝得很尽兴,一边唱,一边喝,相互敬酒,可以看出有几个人已经喝得很高了,但是没有人取笑她们,而是用他们的热情去感染对方,例如他们端着酒杯,用我听不懂的歌唱给对方,喝高的人想站起来表示敬意,没站起来,却倒下了,大家起身把她扶起来,帮她再次做到那里,而那个被扶起来的妇女,又倒在别人的怀里,还在尽情地吟唱着,在他们的身后,有很多像我这样好奇的观望者和拍照的人,而那些妇女们却对我们熟视无睹,就像我们不存在一样,那种易于满足,那种尽情的发挥,都让我们这些自誉为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无地自容,人家那是真诚,而我们更多的是虚荣。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的苗寨或多或少地吸收着来自外面世界的现代的观念,从经商的角度,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当苗寨外面不断隆起的酒店和宾馆,当现代游人表现出来的那种奢侈和迷乱,我想对于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观念上的冲击和诱惑,听说苗寨里面走出去的年轻人也不少,一旦走出去,看到了那些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诱惑和欲望都会给这些年轻人带来新的感受和想法。
还有就是外族人的大量涌入,对苗寨来说是好是坏,现在无法界定,但是,前几年的外族人的侵入,已经让管理者和苗寨的长老们感觉到了一种“危机”,为此他们明确提出了严禁外族的人,到苗寨里兴建吊脚楼,买房建房,严格控制外族人的“侵入”。我想说:保持原生态最好,虽然,这句话对于向往新生活的年轻人来说,有点不近人情,但是,民族特色就在于它的自始至终,不是吗?
到苗家人作客,必须要喝得进门酒,牛角被子里面盛满了青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