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之五(上)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完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领略祖国的秀丽河山了,这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动作了,其实“由头”与内容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红色旅游从讲政治的角度去看,这是一个讲政治,且受欢迎的说法,但我还是愿意直白地说,是领着基层辛辛苦苦工作的人出来放松一下,他们无怨无悔地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用这种方式表达我们的心意,也是开阔他们的眼界,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样也是为了自己工作的更好开展。
领略大好河山的第一站,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那就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之乡西江,去参观全国最大的苗族聚集地西江千户苗寨,行程计划上是这样写的:抵达后参观苗族粗狂、古朴的歌舞表演,品尝当地特色的农家风味的苗族长桌宴;下午城景区观光车,登高观看山坡上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山下整齐的农田,形成一幅美丽乡村图画;进入西江,行走在石板街上,置身于吊脚楼中,感受着悠闲的农居生活;在这里你将参观到全国最大的苗子文化博物馆,了解苗族衣食住行、节庆、婚嫁、艺术等方面渊源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晚餐后观赏西江璀璨夜景,享受乡间宁静祥和。靠,这样去写在我看就是一大的诱惑,知道自己带的相机又可以派上用场了,心里在想这可能是这次旅行最值得看的地方。
中午时分终于抵达了景区大门口,这里与我们小城一样,景区为了环保,不准车辆进入,只有村民的车辆才可以进入,后来知道村民有汽车的几乎是没有,最多的代步工具就是摩托车,我亲眼看到很多乡民运送物品都用马驮,很原始,当然,现在看很节俭和低碳。行李有专门的车辆负责送到下榻的宾馆,规定只能随同一人看管行李,考虑行李太多,跟当地人商量是否二个人一起搬抬,人家是一个坚决不同意,后来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乡民,就是一根筋,不会通融和圆滑,看似这是缺点,在我看着也是最可贵的地方,那才是叫一个有板有眼。
中午饭就是吃长桌饭,在宾馆对面的饭店里面,发现两个漂亮的苗族姑娘,站在饭店门口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这是苗族人待客的一种热情的习俗,每一个进来的客人都是他们的尊客,都要用他们自己酿制米酒款待大家,进门时她们拿着牛角杯,里面盛满了米酒,每进去一个人,她们都会请你喝酒,代表对你的尊重和欢迎。
长桌饭在我来看,无非就是长条桌而已,我们整个团十几个人,坐在一个长条桌前,眼前的饭菜与后面的饭菜是一样的,五六个人为一个小集体,集中饭菜分成三份摆在大家面前,这样看上去很壮观,很有点气势,后来我在西江的苗据村镇里面看到他们的这种聚会方式,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欢庆方式,虽然花色品种不是很多,但是,摆满了桌子的饭菜,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丰盛。
我吃饭是全团里面吃得最快,吃得最少的之一,每次都是我第一个站起来,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以为我对饭菜质量不满意,其实,我已经吃饱了。当我站在院子外面看风景时,听到了饭店里面响起了动人悦耳的歌声,那两个身穿苗族服装的姑娘端着酒杯,开始了苗族方式的敬酒,这种方式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很相近,歌声优美嘹亮,姑娘笑的甜蜜,将酒端到你面前,你没有不喝之理,就这样每人两三杯,大家落了一个欢声笑语,初到苗寨就感受了苗族人的热情和真诚。
其实,行程表上写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如何如何,有点虚张声势,博物馆里面主要是婚庆的介绍,还有苗族人过的各种节日的介绍,苗族服装上的银装饰,也成为了苗族姑娘富足的一种象征,据导游告诉我们,她认识的一个苗族发财的人家里面的女孩子,她的装饰穿戴起来,银器的重量就达五十斤,所以说,苗族姑娘在前面走,你喊她的话他一定是不回头的,因为银饰品太重了,拗不过头来。
安逸舒适的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