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之五(上)

(2011-09-23 05:54:03)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完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领略祖国的秀丽河山了,这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动作了,其实“由头”与内容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红色旅游从讲政治的角度去看,这是一个讲政治,且受欢迎的说法,但我还是愿意直白地说,是领着基层辛辛苦苦工作的人出来放松一下,他们无怨无悔地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用这种方式表达我们的心意,也是开阔他们的眼界,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样也是为了自己工作的更好开展。

   

领略大好河山的第一站,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那就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之乡西江,去参观全国最大的苗族聚集地西江千户苗寨,行程计划上是这样写的:抵达后参观苗族粗狂、古朴的歌舞表演,品尝当地特色的农家风味的苗族长桌宴;下午城景区观光车,登高观看山坡上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山下整齐的农田,形成一幅美丽乡村图画;进入西江,行走在石板街上,置身于吊脚楼中,感受着悠闲的农居生活;在这里你将参观到全国最大的苗子文化博物馆,了解苗族衣食住行、节庆、婚嫁、艺术等方面渊源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晚餐后观赏西江璀璨夜景,享受乡间宁静祥和。靠,这样去写在我看就是一大的诱惑,知道自己带的相机又可以派上用场了,心里在想这可能是这次旅行最值得看的地方。

   

    为此我专门到网上查看了一下有关的介绍,它是苗族人居住最大面积的一个村镇,也是保存最好,未经改造,保持原生态的一个苗族人的积聚区,民图风情完全是苗族人的本土文化,好就好在它是一个生活区域,不是像我们曾经到福建、云南和四川见到的那些苗寨,都是一些景观,而这里是一个生活了近千年的村落,保持着他的园土文化,就这里的两种管理方法来看,就知道这里的事情并不像我们居住的那样,苗族长老掌管苗族本土节日的庆祝和礼仪,而党政干部只管组织和生产等问题,两套班子,相互敬重,民族问题在当下可不是一个小事情。

   

    也正是带着想象中的这种未知神秘的感觉,自己对到那里的期盼是强烈的,在去往西江的路上,导游为我们讲述了苗族的一些事情,他说,虽然他自己多次到那里去参观过,但是,对于苗族的历史他还是知之甚少,而他大学的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老师告诉同学,西江的苗族历史非常的悠长,而且苗族文化博大精深,仅苗族就有不同分支的几十个不同的部落,他们的文化习俗和信仰是有差别的。导游说:苗族在历史发展的最初时期,是在商夏之前,后来被尧舜打败,逐渐地退缩,最后进入了大山之中。而我们这次去的苗寨,经历了苗族人的三次大搬迁,两次它都没有受到影响,足以见得他们选择的这个地方是多么的封闭,到那以后感觉,这里却是山清水秀的地方。

   

    从高速公路上经过了约两个小时的路途,经过黔南苗族自治州政府以后的不长时间,我们便从高速公路上下来,开始了盘山公路的绕行,同样怀着激动心情的团员们,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进不长时间,车上的乘客就有不良反应了,导游告诉大家这段山路有二十公里,原先的路更不好走,这条路是前两年才修通的,不然的话来一趟这里需要七八个小时路程,而且这个山路还不是拐弯最多的,这算是全团队员的一次体验和考验,过两天去贵州的“织金洞”的路途比这还要弯曲,那些晕车的同志,听到这里脸都绿了,咱是旅游型人才,山路在崎岖一点没感觉,看着漫山遍野的绿草,想着一定苗族有不少中医大夫,后来导游告诉我们在这里的大山上的植物品种多达三四千种。

 

中午时分终于抵达了景区大门口,这里与我们小城一样,景区为了环保,不准车辆进入,只有村民的车辆才可以进入,后来知道村民有汽车的几乎是没有,最多的代步工具就是摩托车,我亲眼看到很多乡民运送物品都用马驮,很原始,当然,现在看很节俭和低碳。行李有专门的车辆负责送到下榻的宾馆,规定只能随同一人看管行李,考虑行李太多,跟当地人商量是否二个人一起搬抬,人家是一个坚决不同意,后来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乡民,就是一根筋,不会通融和圆滑,看似这是缺点,在我看着也是最可贵的地方,那才是叫一个有板有眼。

 

中午饭就是吃长桌饭,在宾馆对面的饭店里面,发现两个漂亮的苗族姑娘,站在饭店门口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这是苗族人待客的一种热情的习俗,每一个进来的客人都是他们的尊客,都要用他们自己酿制米酒款待大家,进门时她们拿着牛角杯,里面盛满了米酒,每进去一个人,她们都会请你喝酒,代表对你的尊重和欢迎。

 

长桌饭在我来看,无非就是长条桌而已,我们整个团十几个人,坐在一个长条桌前,眼前的饭菜与后面的饭菜是一样的,五六个人为一个小集体,集中饭菜分成三份摆在大家面前,这样看上去很壮观,很有点气势,后来我在西江的苗据村镇里面看到他们的这种聚会方式,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欢庆方式,虽然花色品种不是很多,但是,摆满了桌子的饭菜,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丰盛。

 

我吃饭是全团里面吃得最快,吃得最少的之一,每次都是我第一个站起来,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以为我对饭菜质量不满意,其实,我已经吃饱了。当我站在院子外面看风景时,听到了饭店里面响起了动人悦耳的歌声,那两个身穿苗族服装的姑娘端着酒杯,开始了苗族方式的敬酒,这种方式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很相近,歌声优美嘹亮,姑娘笑的甜蜜,将酒端到你面前,你没有不喝之理,就这样每人两三杯,大家落了一个欢声笑语,初到苗寨就感受了苗族人的热情和真诚。

 

其实,行程表上写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如何如何,有点虚张声势,博物馆里面主要是婚庆的介绍,还有苗族人过的各种节日的介绍,苗族服装上的银装饰,也成为了苗族姑娘富足的一种象征,据导游告诉我们,她认识的一个苗族发财的人家里面的女孩子,她的装饰穿戴起来,银器的重量就达五十斤,所以说,苗族姑娘在前面走,你喊她的话他一定是不回头的,因为银饰品太重了,拗不过头来。

 

 

贵州之五(上)
苗寨景点大门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我们下榻酒店对面的饭店,午餐加在这里进行


贵州之五(上)
身着盛装的漂亮苗族姑娘在等候客人们的到来


贵州之五(上)
这是她们唱歌敬酒的镜头


贵州之五(上)
长桌饭准备开始


贵州之五(上)
根据客人的表现,苗族姑娘就敬多少杯酒。


贵州之五(上)
纯情亮丽的苗族姑娘


贵州之五(上)
让游客看得有点不好意思


贵州之五(上)
忙碌着


贵州之五(上)
千户苗寨的寨门


贵州之五(上)
千户苗寨里的吊脚楼


贵州之五(上)
吊脚楼有一种历史文化积淀的感觉


贵州之五(上)

安逸舒适的鸭子


贵州之五(上)
苗寨一角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解说员是苗家姑娘


贵州之五(上)
吊脚楼示意图


贵州之五(上)
苗族姑娘的银饰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贵州之五(上)
这只鼓是不允许随便敲的,每三年用一次,只有苗族长老们可以敲,这是祭祀鬼魂的鼓。


贵州之五(上)
苗族人的象征物,与汉人的象征物非常相像


贵州之五(上)

早期农耕机械化展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