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战役”
(2011-09-30 00:38: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在我堆放的书籍里面,经常夹杂着我的一些看书时的文字记录,当然也有一些是信函之类的东西,随手夹进去,把书放在那里,自己也就忘了,不知道过了多么长的时间以后,偶尔的机会又翻到了那本书,从书里面看到自己曾经写下过的那些“思想片段”觉得挺好玩,即便现在看去,觉得自己那时候,还真的像那么一回事情。
前两天在家里面躲酒,顺手拿起一本书就翻阅起来,在书的某一个页面里面,掉出一个纸片,低头拿起来看看,自己就笑了,这是一张从北京带来的纸条,上面自己的朋友清楚地在纸上写下了“投降书”,这倒让我想起来那次的“北京战役”,也是这是我这些年里,唯一的一次“大获全胜”。
喝酒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事情,用掌柜的话说:除去马尿,就是毒药。这些年来为了所谓的工作,豁了出去,成为了“久经沙场”的老手,从最初的坚决抵抗,誓死不依,到百般无奈,屈膝投降,到最后的无所畏惧,这种转变一晃就是十几年,现在是“窗户笼子吹拉吧,响声在外”,到那在跟别人说“不喝”,到是人家会觉得你在装假,无形中背上了一个“酒鬼”的名声,操他娘滴,名声就这样被毁坏的。
北京哪位朋友,原来是我们的同行,最初他的酒量比我强,我便跟着他“闹革命”,后来身体不好,与酒越来越远,这下子身份变了过来,我成为了打头阵的人,他成为了“精神支持者”,谁让我们成为兄弟那,跟着他走了不少地方,喝了无数“顶不住的酒”,也让他把我背回宾馆过的经历。
不要以为他就是那样的好人,那次跟着他到南京学习,南京同行是一个有水平,更有酒量的大哥,每次去那里总会用我们的方式“幸会”,而京城的朋友也就成为了“隔岸观火”的人,不仅如此,在我们不分上下的火口,他还会添油加醋,让双方形成胶着状态,我们最后的火拼,成为了内心最想的事情。
记得南京那次打了一个平手,但是,自己第二天难受至极,京城朋友让我随着他一起回去,没等我同意,人家机票都给你买好了,如同绑架被强制性地,带回了京城,在我尚未恢复体力的前提下,他向我发难,与我一比高下,那时才感觉到落井下石是怎么一回事情,再无力还击的情况下,自己只好当着他的面,写下了有生以来第一张“降书”。
这件事情一晃过去了将近十年了,自己每次见到京城的这位朋友,几乎每次都会提及这件事情,久而久之成为了自己的一块心病,就像是人有了前科一样,总让人抓住尾巴,心里面挺难受的,更何况自己知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咱不想争这种第一,但是别让咱总在大庭广众面前,提及自己的走麦城。
终于有了一次“打翻身仗”的机会,在京城一位煤矿大老板请客,那位大老板听京城的这位朋友说,有一个小城市里的朋友,酒量不小,与你有一拼,那位大老板有备而来,从他的车后箱里面,提了两箱高度白酒,准备会一会这个“不知死的人物”,而那个人就是我自己,到那里一看,心里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咱知道快喝也是一个倒,慢喝也是一个醉,与其这样倒,不如豁出去了,讲出规则,征得大家同意,便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把小城粗俗的方式在那里用上,一二三,三二一,来回几个“规定动作”,便有人倒在沙发上“沉睡过去:,自己脑子非常的清楚,不可以在这里有“情况”,一种坚持的信念,一直在心中鞭策着自己。
“手把一”的任务已经级本上完成了,桌子上留下来的人不超过三个人,我提议再开一瓶大家均出来,那位陕西大老板,直瞪瞪地看着我,不说话,估计也不敢说话了,看样子是酒精使了劲。另一个则像摇补隆鼓似的,坚决不同意再开,我这时发话了,可以不开,请京城的各位给我写一张“降书”,就可以打道回府,京城的那几个人让我的那位朋友,找来笔和纸,在那里认真地写了这份“降书”,签上了七位酒友的大名,自己揣在口袋里面,让朋友把我送回宾馆。
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回小城,把这张纸条拿给掌柜的看,掌柜的说了那句:觉得喝马尿,喝毒药还挺光荣?赚了一个没趣,回到自己的书房,将这张“北京战役”的战略品,夹在了书里面,知道那天又是自己“练字"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