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之七)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在青海的最后一个参观点就是塔尔寺,知道这一天里面,大家又要非常之辛苦,按行程的要求,早晨起来到塔尔寺,预计到十点半钟参观完后,参观一个工艺品商店,这是这次旅行必进的购物商店之一,之后就是午餐时间,午餐后返回兰州。
十年前去过塔尔寺,依稀感觉还是有印象,但是,真到了那里,还真的找不到北了,假若不是塔尔寺门前的那一排灵塔,我会一点记不起来,这个曾经给我震撼的藏传庙宇,导游在去往塔尔寺的车上,告诉我们她为我们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当地导游,是一个葬族人,对藏传佛教有很高的造诣,你们可以了解很多闻所未闻的藏传佛教的知识。
其实,那年我们来的时候,是甘肃省总旅行社派的导游,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感觉讲的很好,至于藏民讲藏传佛教的感受如何,不得而知,自己从心里期盼,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虽然我们不是佛教徒,对宗教也是一知半解,还是希望从介绍中找到自己的需要,感觉一行中更多的人是这样。
由于这是旅游旺季,我们为了“争先”很早就抵达塔尔寺,但游人一点不少,导游让我们在一旁等候,她去买票和找导游解说的那位藏族人,当我们沉浸在拍照的热情中,导游喊我们过去,见到一个穿着红色外衣的中年男子,一脸严肃地站在那里,导游介绍他的名字一大串,谁也记不住,有守着他吹嘘了很多好话。
那位男导游煞有介事地讲了注意事项,这是我十年前来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注意事项,什么迈腿的规矩、什么语言忌讳、什么不准照相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感觉这不是在参观,而是在接受纪律教育,满心欢喜的蚂蚱烟,当即露出极为不满的表情,不仅如此,他在随后的参观中,竟然自己走了,知道他对那个男导游表示了极为的不屑一顾。
其实,自己心里面也与蚂蚱眼有相同的感觉,唯一与他不同的是,自己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也是长期在体制内,炼出的“内功”,而自己给自己干老板的蚂蚱眼,根本不吃这一套。我跟着导游从一个殿,到另一个殿,感觉他介绍的那些情况,只是殿里陈设着那位僧人的铜像,至于这些僧人的事情基本上没有讲述,感觉是用最快的速度来完成他的任务,一句话:敷衍了事。
那年来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除去大殿里面的佛像不准照相以外,院落里面随便照,特别是那个讲经大殿外面,除去行大礼的虔诚信徒之外,那些经学院的僧人,聚在一起辩经,场面极为热闹,感觉是一道独具特色的精致,学术气氛浓厚,在这种辩经的过程中,即牢记了经文,又对更深层次的理解经文要义起到了启示作用,而这次到来,除去看到几个行大礼的信徒,辩经的僧人没有了,讲经的大殿也是空无一人。
按导游的说法,在院子里面照相会被罚款五百元至五千元不等,我不知道这规定是出自哪里,有何依据?假如这是寺庙里自己的规定,在这个土地上,法律肯定大于庙规,那么他们的规定就是无效的,自己虽然这样去想,但是,还是默默的在心里面,没跟随行的团员说这些事情。加上游人太多,兴致一点也没有了,导游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他的讲解,我们落了一个自由轻松,在塔尔寺庙宇周边随便找角度拍照。
记得最初来的时候,导游领着我们到僧人居住的地方参观过,现在这个项目也不提了,只是看几个代表性的大殿,佛像、灵塔、酥油花等等,已经没有第一次来时的那种强烈感觉,倒是觉得这里的商业氛围一天比一天严重,周边买纪念品的商家,已经将塔尔寺包围,小贩们肆无忌惮地推销,让人感觉不出这曾经是宗教圣地。
从塔尔寺出来,我们到了那个指定的工艺品商店,在那里让大家参观购买藏式工艺品,知道导游的小费,就在带领大家来购物而得到实惠,当然,至于你卖不卖,另当别论,现在的旅游购物,成为了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自己还是给导游一个面子,给掌柜的买了一个物品,用自己的话说,回家骗媳妇用。
从购物点出来,时间不到中午十一点,导游要领着我们吃中午饭,大家一直反对,要求回到兰州在吃,导游也只好服从大家的意见,她知道在西宁挣钱,和在兰州挣钱都是挣,让这些游客暂时的高兴,也是她生存和继续挣钱,必须学会的“谦让”,不是说了吗,“小不忍则乱大。”我们上车前往兰州进发。
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