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六十五)

(2011-08-13 05:17:2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在通往省城的列车上,自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有一些事情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范围,用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不熟悉的事情一定让你去做,心里没数,畏难情绪就自产生了,年轻时候害怕完成不了任务,让领导看不起,想尽办法,豁出性命,力求领导满意,岂不知,领导的满意是暂时的,而对你的要求是无限的。

 

直道到了咱这年龄,对完成完不成任务,已经不当回事情了,完成了会怎样,那是你得应该干,不完成怎样,那是一个人的能力所限,更何况心里面自己觉得一点谱没有,既然非让去,那么就去一试究竟,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能办就办,不属于自己能力范畴的,就如实告知,不管怎么样,了解了以后,就有了咱的发言权,世界上没有必须的事情,我想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

 

话是那么说,毕竟省城还有咱的兄弟在那里打前站,那些熟人也是他找的,我的任务就是“察言观色”,随后根据谈话来确定这件事情的可办程度,以及下一步的措施,靠,有点狗头军师的味道,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情,确定一件事情的过程,如同打仗一样,从战略上周密思考,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因为不同的人,有着绝然不同的感觉和品行,无法用我们自己的观念去想象。在战术上,同样是根据这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术。

 

现在的人,求人办事的方法很简单,感觉也很俗套,“三把韭菜,两把葱”,从细小处入手,感觉这样更容易贴近对方,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去看,我发现现在的很多人已经不屑于这种小恩小惠,他们的胃口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小胃口已经变成了“无底同”,这也就成为了办事成本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

 

居住在我们小城的人,以地理与自然环境为自豪,莫名其妙地看不起省城的人,这种莫名的自大因何而来,不得而知,到是觉得有点可笑,省城的文化历史积淀,决定了这里的历史与现代的地位,为何不把省会放在我们小城,这是有它的必然原因的,城市的文化厚重,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相对规模和地位作用。

 

朋友是省城媒体的大腕,最初的与他相识,就是用小城人的那种自负,与之他的观点看法的不一致,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似乎是在证明我们小城的地位与人文要比那里好,朋友不谈这些事情,他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是用他的耐心,讲一些我们可以融通的观点,一点点地来拉进相互的距离,在之后我们相互间的往来,逐渐让我知道最初的自负,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用自己写过的文章讲去,在省城以不小心误入一个不起眼的饭店,看看介绍这个饭店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了,而我们的这个城市历史不过到现在是一百二十年。

 

并不是自己对曾有的观念妥协,是发现自己对文化的了解太少,在不间断地到省城办事,与朋友见面,逐渐了解到这里的文化积淀绝非是我能想象到的,这里的文人墨客比小城多的去了,我们自认为的繁荣,与之相比较而言,还不在一个档次上面。

 

知道省城的一些人也不屑小城一些人的那种自负,但是,他们还是用他们的观容与憨厚,来理解像我这样的小城代表,虽然朋友说我对省城有不好的看法,实际上并非是这样,随着与这里的文化人的接触,随着对这个城市历史的一点点了解,我知道这座城市的厚重,他们不言不语是出于一种谦恭和厚重,而我的尖刻真的是一种轻浮。

 

在省城里,我见到了朋友,随着他又见到了更高一层的领导,在那里看似漫不经心的神侃,实际上可以听出,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中,已经透视出相互间想要表达和告知的意图,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谈论每个人想的事情,这种领悟同样是一种境界,到了那一级的领导,直白已经不是他们的风格,即便我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得不错,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他才不愿意破坏像我这样风尘仆仆的“来宾”的情绪。

 

一路上想的很复杂的事情,在大领导那里的三言两语,你就知道这件事情的行与不行,感觉是很热情的告辞,领导又去觐见更大的领导去了,看到他的“专座”一溜烟地消失在车海中,自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毅然决然地与朋友告辞,到车站购买车票,当夜回到小城,感觉迈出这一步很沉,抽回这一步飞快,至于下一步,想想让人闹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