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六十四)
(2011-08-10 00:22: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自己一直保持着有求必应的热情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严格地分析,有自己性格上的原因,也有自己后天接受传统教育,与受到周边影响的因素的原因,你说这种状态好不好,从虚荣的角度来看,可能会使一些人认为你可交,当然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这种风格,例如家里面的掌柜的,实话说,自己也觉得到了这把年纪,再这样去做有点不合时宜。
自己还记得有一个小品,演的是一个愿意吹嘘的人,号称自己有本事,在计划经济年代,卧铺票是抢手货,为了让领导和周围的邻居知道他有能耐,别人求他买票,他都会大包大揽地接下来,之后自己悄悄地一大早去排队购买,买到后又吹嘘自己的“本事”,结果在几次“穿帮”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本事就是冒着寒风排队去买。
其实,反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一些举动,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本不应该接受下来,却因是朋友开口相求,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几两重了,脑子开始膨胀,之后就是自己内心里的焦灼,答应人家的事情跑不了,找熟人,豁出老脸为别人求情,到头来帮助自己办事的人都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兄弟,关系省着点用,你现在帮别人不遗余力,关系用到极致,到你的时候就不好用了。”话说得很用力,但都是一些实话。
就像我的工作一样,这一干就是十余年,周围自己不错的朋友和关系,都不无调侃地问自己,还能干几年?不知问我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从何而来,直白地去问他们,人家告诉你得更直白,你的人情面子快用得差不多了,我们也真的有点吃不消了,你在这里凭着老感情,不帮你不合适,但是,长期这样所有的关系都无法忍受这年复一年的“笑脸相迎”,自己只能直白告诉他们:坚持两年行吗?到时候自己退下来,爱谁谁,他们听后只有摇头和苦笑的份了。
我不知道这种性格到底像谁,好像自己家里面的人都没有像我这样好说话的劲头,他们都低调严谨的做事,特别是老革命的父亲,听说谁帮着“走后门”,那他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的要求顶回去,而且会用他的革命大道理去批评你的这种想法,所以周围的亲戚,没有来找这些事情的,他们知道这是自找没趣。老母亲也受其影响下,决不敢随意答应别人的请求。
俗话说: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这句话对我来说真的有感觉,自己觉得有做不完的事情,好多事情本不是自己范畴之内的事情,正因为自己好说话,觉得性格随和,不愿意看到对方的“难堪”,所以就觉得事情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当然,有些事情是自己本不相干,却被带进去的,特别是官场上的事情,自己是一万个不希望,与他们搅合在一起,知道将来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但是,周围的一些人觉得与你做事有意思,所以不注重你的感觉,主动找到你,或者背着你与领导主动要求,与我一起去做那些事情,他不管你愿不愿意,他用自己的想法来讨你的想法,即便是驴唇不对马嘴,他们也感觉不到,自己就这样生生被拉进去了。
自己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在这样一个国度里,谁都不敢说统领一切,当然,最高执行官不在其中,他的权力是无限的,除去这些大家都有他的难处,更何况作为一个老百姓,就更是举步为难了,觉得自己可以帮助人的,除去出大力之外,再就是从文字上给他们点“鼓吹”,再没别的本事了。
这不一不小心又被卷入了一个自己不想卷入的活动,除去费时费力以外,自己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完全靠听别人指使,这种不用脑子的事情,最容易出现问题,你把握不了这件事情的好坏与真伪,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风险所在,而叫你干这件事情的人,不知道你心里的难处,以为你一个行家里手,岂不知自己心里烦得要命。
听着别人在电话里的那种得意的声音,自己心里面那个痛苦的感觉谁也无法体会,本应不该自己的事情,却为何就被自己“粘上”了,自己烦得要命的事情,却让别人感觉这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工作,靠,这个世界真的有些看不懂了,后来细细想想,发生的这一切,都是自己平时里的那种随和有关,别人误以为你对此乐此不疲,所以他们会主动地找你一起去干这些事情,而这些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与我何干?这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