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做客
(2011-05-23 06:15: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下馆子现在已经不成为什么事情,而二十年前,可没有像现在如雨后春笋般的饭店,更多的是在家里面招待来宾,现在来看,虽然给接待家庭带来很多劳累,但效果却是与饭店有决然不同的感觉,更有亲和力,更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随着接待能力的改善,自己是第一个不愿意在家里面请客的人,而在二三十年前,家里面基本上像是一个小酒馆,时不时小兄弟们就会到自己十分拥挤的家里面做客,客人走后,家里面的饭菜味道,烟熏火烤的味道,一两天才能散去,没清静几天,又留下这种味道,家里面掌柜的保持最大的克制,但还是对来宾的“不拘小节”表示不满。
不要以为过去的请客像现在这样子大盘子大碗,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赤贫线上,谁也不比谁富裕多少,接待对于我们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就那时的工资而言,每个月出手一次,就有点捉襟见肘的可能性,所以为了能坚守下来,主人提供地方,来宾大多事前商量好每个人准备的东西,以此减少主人家的经济压力,这样合伙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承担,只是主人搭上茶水而已。
如果没记错的话,每个人分工,有带凉菜的,有负责买散啤酒的,有负责买肉制品,基本上就是两样,猪头肉和香肠,还有就是带五香花生米,主人家里面一般的负责主食,或炒一两个青菜,真正做到穷开心。
过去的人没现在这样多的讲究,不在乎主人家里的经济条件,那时候自己住一间房子,自己间出一个吃饭的地方和厨房,又打了一个吊铺,总共加在一起房子的面积不过三十平米,就是这样的弹丸之地,大家认为这已经非常奢侈了,那属于小两口自己的房子,而那时绝大多数人是跟着父母居住在一起,接待不方便。
家里面掌柜的最害怕文学朋友到家里面,因为谈文学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事情,经常是通宵达旦地聊,特别是谢老师(谢颐诚)郭老师(郭新城)他们来我家基本达到了“烟熏火烤”的程度,当时他们的烟瘾非常之大,而且聊天的劲头与抽烟的劲头相仿,话匣子一打开,就没有了时间观念,经常半夜三更才走。
夏天开窗通风还可以,到了冬天不敢开窗,也没有集中供热,满屋子全是香烟的味道,可想而知家属的感觉,但是,自己那时正处于“如饥似渴”的痴迷阶段,巴不得他们天天在我家里面,听他们讲述文学作品,和有关的一些问题,感觉不到空气的污浊,还经常与掌柜的发生冲突,认为她毛病太多。现在认识到这是我的自私。
已经仙逝的朋友王惠青,最喜欢到我们家,一个是他的家里面更狭小,二是与父亲有天然的代沟,三是他喜欢我对象这样的性格和貌相,有一阵子他几乎就是我们家里面的人,非常愿意帮助我们家干事情,他也有这方面的技术,虽然他在自己的家里基本上像一个公子哥,但是,在我们家中却出奇的勤快,我经常跟掌柜的说,你真应该跟惠青成为两口子,愿意收拾家,都爱干净。掌柜的说:别看惠青现在勤快,将来他有了自己的家,可没有这样的劲头,他心里虚得很。后来还真验证了掌柜说的,成家的他没有他在我们家里表现的那样,依然经常泡在我们家里面。
朋友来家里喝酒相对而言还是不经常,一年有个五六次就感觉很多了,当然,自己也到他们家里面做客,也是用仅有的点钱,买商店食品,去凑份子,那时候自己不会喝酒,一杯子啤酒就基本上是晕头了,所以自己始终是严格意义上的“食客”,主要任务是帮助烘托气氛,由于自己多看几本书,加上是团书记,在青年人的堆里面可以胡说一通,所以也受欢迎。
事隔这么些年,到别人家里面做客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了,就在昨天接到了志坚的电话,说一帮子朋友在他家里面听音乐,志坚家属正在那里忙碌着,要在自己家里面接待朋友吃晚饭,希望我也能参加,说实话,有这么多年没有在别人家里面做客了,还真的有一点心理负担,把原本没感觉的事情,变得有了压力。想起了烟熏火烤的场面,想起了那凌乱的锅碗瓢勺的景象,觉得如此麻烦别人有点心里不落忍。即便这样想的自己还是去了,在那里受到盛情款待,同样也是在那里让我想到了曾经的那些情景。
谢谢志坚及嫂子的盛情款待,这篇文字也是因这次家宴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