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家巫毒长篇小说《拼了命狂奔》开篇部分想说的一点感受
(2011-02-25 07:53: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美女作家巫毒,在她的博客上,发表了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拼了命狂奔》的开头部分,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了这篇,我认为是自传体的作品开头部分,虽然这篇作品的选题,依然可以商榷,但是自己还是被作家构思的故事所吸引,一个单亲家庭的不同时期,发生的相似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了作家在性格与命运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思索与探讨,我想这部作品,如此这样写下去一定会有大批的读者,也会得到他们的追捧。
作者一上来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单身家庭里发生的故事,关于单身家庭题材的作品,可以说并不少见,但是,能像作者这样栩栩如生表现得如此娓娓动听,如此的有震撼力,可以说不多见,这源于作者在构架这部作品时,对情节和故事内容的一种深刻感受,兴许这是作者自己亲身的经历,或许这是打动作者,让她无法忘怀,听到的一个事件,我觉得作者写出来的这部分,已经准确传达了一上来向读者表述那样的观点,那就是一个花季少女青春的记忆。
故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展开,在东北的某个城市的医院里,一位年轻漂亮的十八岁的姑娘,在这里产下了一个八斤重的女婴,按理说这本应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在那个社会伦理道德相对保守的年代里,特别是在农村的传统观念的制约下,未婚先育这样的事情,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可想而知。等候在产房外面的只有产妇的母亲,看到这个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她的内新百感交集,她的泪水既有对新生命的那种憧憬,也有对自己肩负的那种命运的一种无奈,她给这个幼小的生命起名为:莫宝贝,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作者讲述了莫宝贝、母亲、姥姥三代人的故事,姥姥是一个三十岁出头就守寡的女人,她含辛茹苦地带着四个儿女,艰辛地生活着,而莫雨是她最小的女儿,也是这些孩子里最漂亮的一个,不到十八岁的她婷婷玉立,秀色可餐的摸样,让周围所有的年轻男子所想往,在她身边不乏追求者。
但是年轻无知的莫雨,年轻幼稚,涉世未深,最终还是被一位年轻有手艺的马木匠,诱骗到手,最终成为了她悲剧性命运的开始,作者描述他母亲被诱骗的过程,兴许现在的年轻人不理解这些,在上个世纪的年代里,青春期里面的男男女女,受传统顾念的影响,依然沿袭着传统观念里的则偶表准,要老实本分的,要有一定收益的,在农村特别是木匠,可以说是最受青睐。在姑娘们的感觉离,木匠是一门技术和手艺,可以用自己的手艺换来相对甜美的生活。
马木匠看似外表老实本分,但是从人性的角度,从男人对美女的那种喜好的特性上分析,年轻无知的女孩子被欺骗,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莫雨与马木匠生米做成熟饭,也不是莫雨的轻浮,而是对马木匠的一种认可,她认为这就是她的一种生活理想的追求,有这样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成为自己未来生活中的寄托,也不是不可以,她的天真幼稚,也成为了马木匠欺骗和达到发泄目的的可能,当然,对于莫雨来说她又怎样能知道,这就是命运的一种必然。
当莫雨发现了自己怀孕的现实,她本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一个试听马木匠的主意,做掉孩子,但是,作者把莫雨怕痛,而不敢做人流手术,作为了她最终悲剧的一种必然,抱着幻想的莫雨,试图认为马木匠向他的家人求婚,将这个既定事实,变为亡羊补牢,岂不知这个人面兽心的马木匠,情急之下,来了一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办法,离开了这个村庄,让莫雨悲剧成为了一种必然。
这种悲剧故事,在当下的社会里,感觉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是,在相对保守封建的那个年代里,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不仅当事人在社会上没有了颜面,他们家人都会为此背上沉重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包袱,莫雨也正是受不了这种舆论,生完孩子以后,便把孩子留给了母亲,自己一个人到外地打工去了。
莫宝贝从小就是跟着姥姥长大的,在她的记忆中,所有的成长期间的事情,都是与姥姥有关,包阔与妈妈的不多的见面,姥姥成为了幼小时期最亲近的人,也铸就了她对母亲的那种由来已久的叛逆。很容以理解,姥姥的那种无私的奉献与关爱,与备受社会压力之下的母亲,对自己所做行为的那种后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母亲为了自己的幼稚付出的这种代价,后悔不已,她尚未从母亲的大爱中领略,而作者将这种崇高的母爱,在她的姥姥身上得以体现,这种体现也为后来莫宝贝与母亲的性格叛逆,做了较好的铺垫。
女儿的问世,不是她自己想要面对的现实,年轻的妈妈还没有做好心理的准备,这突如其来的生命,让他不知所措,要说是没有感情,我认为不准确,作者有意的在故事中几次讲到了从外地赶回来看孩子的过程,她对孩子看似尖刻的面表之下,其实是对孩子与那个欺世盗名大骗子的马木匠太相像了,她不恨孩子,恨那个毁了她一生的马木匠。
其实,作者也为我讲述了他母亲的不易,年轻时的被诱骗,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奈出走以后的母亲,经历了许许多多别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磨砺,又经历了让她无法忘怀的情感经历,最终停留在伤痕累累的现实中。
莫雨对自己爱情憧憬的彻底失败,到后来她对社会上的那些情感的认识,都成为了她试图对莫宝贝的一种寄托,莫雨对莫宝贝的要求,已经从自己命运中的惨痛教训中,有了自己清醒的认识,她希望女儿有着与自己绝然不同的未来。我想作者并不是像这样平铺直叙的讲这样一个大众的故事,她希望从人物命运的一种相似性上去探索,这也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写到了莫宝贝姥姥的病逝,将莫宝贝长成推到了自己母亲的身上,也就开始了她们母女两人的性格冲突,而这个开篇的情节,就是已经成为十五岁花季少年的莫宝贝,与自己心仪的男同学赤身裸体地躺在床上开始,这种相似性的情节,让我们感叹作家的精雕细凿,故事就这样一点点地展开。
这个故事,作者有着她自己的丰富的构思,其实,但就这些文字,也可以构成一片寓意深刻的短篇小说,人物命运的相同性,这是我们自古至今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到现在也没有哪个作家将这种相似性做了一个透彻的分析,命运在冥冥中,也正是这样这也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话题,我想做这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力图将故事拓展向更大的社会空间,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涵。
其实,作者一上来就把这篇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向读者做了交代,她这样地写道:
“一个错误的私生女。一个漂亮的单亲女孩,有个比她大十八岁的年轻母亲。非正常的家庭情感纠葛,让这个处于叛逆时期的花季少女,如何整理面对人生。
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养成了她敏感猜疑的性格。为了报复,为了寄托,她错过,恨过,彷徨过,更深深忏悔过。在情感的大道上拼了命狂奔,不知疲倦的寻找亲情,爱情,寻找证明她生存的依托。一对母女对亲情的漠视与逃避,两代女人对情感的寻觅与挣扎,在这个物欲横流、情感空虚的年代,她们将何去何从。
这是个花季女孩从十五岁到十八岁残酷的情感生活经历,是个执著女孩从情感懵懂到释然的心灵成长过程,在笔锋流转的灰色情感里,在笼罩的淡淡哀伤中,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对青春的记忆。”
这在篇作品里,我们一上来能看到的内容,也就仅限于此,但是作者笔下的人物绝非只是这样三个人,莫雨的兄弟姊妹,以及那个“销声匿迹”的马木匠,以及莫宝贝所要经历过的那些已经发生,将要面对的未知未来,都给这个故事发展,创造了无限巨大的拓展空间,我真诚地希望作家能够紧叩人物命运的主题,将自己想要表达出来的人物命运的最终表达出来,成为一片揭示人生命运的佳作,我们翘首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