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至一百四十三)
(2011-03-21 06:05: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真正感觉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算下来还是到了现在,孩子不在家,掌柜的有自己的事情,自己时常一个人独守着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里寂静无人,你成为了室内真正的主人,不需要听从任何人的指令,你按照自己内心的指令,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虽然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特别是家里面的事情越来越少,但是这种轻松自由的感觉是非常之美妙。
其实,即便掌柜的在家里面,也完全可以这样,毕竟到这个年纪,已经从激情澎湃中走了过来,一切都是熟悉和适应,即便感觉像是影子,大家知道每一个人现阶段需要干点什么,家务事也变得不是特别的重要,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的自有主张,每一个人到现阶段都活在自己的感觉里面,大家知道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轻松自在。
从有记忆的那时起,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也曾经想过,拥有自由该多好,但那总是奢望,在大人的眼中,你永远不可能让他们放心,即便你到了成年人,同样是这样去感觉你,就像我们看待孩子一样,已经是一个完全行为能力人了,但在心里面始终是一个孩子,总觉得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本应负责的管理,这就是一个人真实心理的想法。
现在知道家里面的管教,他们对孩子的制约,都是让你一步步理解生活中的那些道理,用言传身教的办法,让你从懵懂到理解,也从此在你的心里面知晓这种传承下来的传统,即便我们认为自己有别于大人的观念,但是,这些年走过来发现,我们更多的家庭观念与生活理念,始终是我们小时候感受到的那些,这些对生活的态度,好像是许许多多人总结出来的一种“约定俗成”。
记得小时候,希望多得到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家长不会让你个人的想法成为现实,在众多的姊妹中,他们会找自己的平衡点,让你知道家里面的物品,不仅仅属于你自己,他是大家共同的所有,而得到这些物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听家长的话,让家长感觉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才有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得到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这些理解和道理的知晓,也是过来以后才知道的,年轻时想不到这些,感觉大人对孩子不了解,其实我们所经历的这些也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也是从他们长辈那里承传的,不过是一辈传一辈,毕竟这些是大众内心里的一种相同,没有约束,就没有得到时的那种激动和快感,轻而易举的得到,也不会有历经千辛万苦的导师的那种愉悦,焦急、磨砺、期待等等这种情愫,看似是一种残酷,但到头来依然是你感觉幸福的元素。
工作以后,自己为了躲避家里大人的管束,早早地住进了单身宿舍,原以为这样就可以自己天马行空的干自己的事情了,后来知道,不管你身在何处,都会有一种约束在束缚着你,没有了家长的约束,还有社会的约定俗成的约束,还有单位纪律的约束,还有大环境下的约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不是改变环境,而是让自己更符合社会的约定俗成。
自己发现凡是自己想要得到的那种自由,一旦实现了以后,发现这些自由并非是想自己想象的那样,新的解脱的同时,你又发现了不同于自己感觉的新的约束,即便到现在认为是充分自由的环境,知道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你只能在自己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前提下才可以感觉到自己的那种“轻松自在”,现在想想所谓追求的自由,最终被责任所束缚,所有的自由都在对自己和社会负责任的大前提下得以彰显。
自由是相对的,轻松自在的感觉,也是一段时期内的内心需要,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并不存在,地球的引力已经将你与这个世界“捆绑”在一起,你的自由是相对的,当我们理解了这一切,我们希望曾经限制我们自己有父母和兄长,能更长时间地来管束我们,我们现在理解这种灌输是一种亲情,到现在我们害怕失去这种亲情的管束。
现在知道我们追寻的不是自由,是一种自我欢悦的心态,一种让自己与环境相和谐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以不损害外人的为前题,他以你自己欢悦为目标,不管这种感觉会有多长的时间,即便是瞬间的感觉,这种感觉的拥有,就达到了自己内心的那种需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灵魂出窍,是我们终结的那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