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四十)
(2011-03-09 00:12: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前两天同事电话找到我,又是自己孩子的事情,他孩子去年大学毕业,到现在闲赋在家,找不到适合他的工作,家长看到他,又恢复了少年时期的爱好,与周围的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而且有一种孩子头的感觉,感觉他很适应这种无拘无束的日子,回到了纯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家里面大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电话中跟我说:他这种做法,倒是犯不了错误,但是,我们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就是为了孩子今天这种表现吗?
家长的焦急,我们十分的理解,但是,他提出来的那些要求,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一句话,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但是,为了不让朋友失望,自己还是让她有时间带孩子来看看,自己想亲自与他交谈一下,了解他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也给家长缓解精神压力,毕竟都不是有钱的人家,纯粹是工薪阶层的藩属。
一个巧合的机会,与这个朋友的孩子见面了,这是一个非常阳光的青年人,毕业于中国比较知名的大学,所学的专业,也是很有潜力的专业,而且他自己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这个专业,在北方还不成气候,自然也就没有发展的空间,而这一切需要他来年的时间里,到南方去发展,那里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天空,在于他的交谈中,你感觉不到这样一个幼稚的年轻人的沉沦与无奈。
送走了这位阳光青年,我自己在想,对孩子的那种感觉,是不是家长认识上的偏颇,孩子心里面有自己的打算,而家长用他们的价值观念,去看待孩子的选择,自然他不会理解孩子心里面所想的那些事情的合理性,大人希望尽快的得到回报,但是,现实社会中这种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存在的,我们就业形势的严重性,我们不同行业,对就业和人才的真实看法,都与我们以传统观念的就业想法想不容。
孩子不希望,让自己的家人受到伤害,他们对大人的焦急,非常的理解,但是,这种机遇尚未到来,只能这样耐心的期待,这种暂时的“滞留”,是一种过度,孩子是希望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而绝非是像家长所想到的那样,在自己的身边随便找一个工作就可以了,孩子的心在高处,家长的想法在身边,这就形成了感觉上,和认识上的差异。
现在的家长依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社会属性,当你把孩子培养成为了一个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时,你应当高高兴兴地让孩子自主地投身到社会中去拼搏,学会自我生存,即便他远隔千山万水,只要他能感到充实,他有实现自己价值的空间,我们都要去支持他们,让他们尽快地从我们的翅膀下飞走,这样才能让他尽快地适应社会,把握自己。
而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很多人到了现在,依然不知道现在的就业,已经完全走向市场了,统配式的分配制度已经成为了历史,所有的大学生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找工作,都要参加个企业组织的相关考试,当然,要是报名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考试,那考试的难度就更大了。
今年以来,来自各个方面的人找到我,讲述了他身边的亲戚和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工作,让我帮他们想想办法,听到这里,自己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既不是劳动局长,也不是劳务输出单位的负责人,不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孩子工作问题,我都跟孩子摊牌了,自己想办法去找,不要回国找,在所居住的国家找,老爸实在无能为力。
远方的亲戚,误以为我有多大的权势,发电子邮件把孩子的事情告诉我,让我想办法,自己如实告知,确实没有这方面的关系,和重量级人物,想来,他们把一个单位的所谓一把手,看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他们的想法就是从这方面而来。人家不客气,告诉你想想办法,就业者那是想办法的事情,这要靠每一个人自己的实际水平,来决定他未来的用处。
二十年以前,这种找工作的方法,恐怕还可以,毕竟那时一些企业单位,管的不是很严,通融一下还有点进去的可能性,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势,且不说是千里挑一,也可以形容为百里挑一,别说是高中生,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毕业的那一天,就是失业的开始,没有那么多适合你的岗位。
女儿给她妈妈打电话,说她同学留学回国找不到工作,家里人托亲靠友帮助介绍了一份工作,哪个单位开出的工资价格,每月一千五百元,离这些莘莘学子的期望值相差忒远了吧,不得不逼着孩子又回到国外,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靠,不想这些让人窝火的事情,我们这代人,就是这样,什么事都遇上了,就像有些人形容的那样:吃屎都赶不上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