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里的遐想(尾声)
(2010-12-22 00:04: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中山公园的门票三十多年来,从几分钱涨到了前些年的七元钱,可以说平时里去的游人并不多,主要是年轻人谈恋爱的去那里找清静,躲避一些自己不想让人看到的熟人,毕竟谈恋爱是一件纯属私人的事情,不想成为舞台上的演员,更何况恋爱期间的感觉,全世界只有他们两个人,不希望任何人介入其中,门票价格不在他们的感觉之中。
当时自己没有经济实力,对收费参观有着自己的看法,人民的公园为何还要售票,这不诚心挡住我们这些劳动者吗?之后自己争取每年的五一节时去,因为这一天公园是免费的,当然这种免费,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像我这样不肯花钱的主太多了,可想而知,这一天的游人可形容为“暴崩”,中山公园成为了人的海洋,那个时节应该是樱花绽放的时节,但是,置身其中,除去看人以外,任何景致都失去了原本有的特点,感觉人比樱花还多,最后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但奇怪的是,每年这种后悔的感觉,而次年这一天依然还来,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记吃不记打。
去年开始,政府为百姓办好事,小城的很多公共场所都免费为市民开放了,中山公园就在这些免费场所中,还有我们家前边的植物园也免费开放了,当你满怀兴致的再次到访时,你会有一种感觉,售票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至少它制约了一些人的前往,对公园的整体管理会有好处,那里的情景,因收款而得到“遏制”,而现在开放的公园里面,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几乎成为了老人活动的天堂,不管是在自己认为曾经的最静谧的地方,还是相对人少的地方,现在几乎是没有看不到人的地方了。
重新探访中山公园的计划,原本是家里面掌柜地提出来的,却因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一直没有成行,而重阳节这一天,我独自一个人在家,索性带着省事的傻瓜相机,到那里追寻自己曾经的记忆,去寻找自己曾经记忆深刻的那些景致,以便把感觉变成文字和图片,至于是不是怀旧,这很难说,但是,对那里曾经给我的那种记忆是深刻和美好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曾经的恋爱期间,通往中山公园的线路,与现在我去那里的线路是同样的,继续沿着香港西路向西行驶,便会到达中山公园,唯独不同的是,现在自己已经不愿意徒步前往,乘坐便利的公交车前往,自己已经失去了曾有的激情和活力,一切本着实惠方便省事的方向去做,也许这就是人衰老的一种征兆。
不客气地说,中山公园现在可以命名为“老人公园”,从下车走到公园大门口的那个时刻,发现几乎百分之九十的都是老年人,知道自己也离这支队伍越来越近了,但是,自己依然希望看到曾经的那些热恋中的俊男靓女,他们会带给你一种激情和憧憬。
记得十几年前,共青团活动,选择了这个幽静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围坐在一起,搞活动,做表演,没有任何的“外物”干扰,似乎整个公园就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告一段落,年轻的团员们成双成对的四处漫步,坐在草地上交谈着,欢笑着,情景交融,感觉青春韶华多美好。
不会忘记,自己带着女友躲进茂密的树丛里,躺在松软的草地上,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块已经溶化边形的巧克力,递给自己钟情的人,这块巧克力藏在自己的口袋里有很长时间了,那是从一位有钱的叔叔那里得到的,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巧克力绝对是奢侈品,不像现在已经没人问津了,那块变形的巧克力,在那个年代就代表着你对她的挚爱,幸亏生活在那个年代,到现在年轻人谈恋爱的场所,不是饭店就是酒吧,遗憾的是条件的改善没有带来感情的更加稳固。
这些年过去,曾经的茂密植被景色,已经荡然无存了,根据现在人的审美情趣,将花草树木移走,建成了适合年轻人玩的游乐场,也成为了商家赚钱的地方,据说现在政府又准备投资数千万元,将这个“绿色森林”修整为一个超大的公共娱乐场所,我不知道为何要把自然美的景致,变成“人工美容”后的景象。
曾经带着孩子躺在那里的草皮,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平整的场地,没有了绿色或黄色的草,一大群老年人在那里兴致勃勃地跳着交谊舞,旋律、舞步、欢快的笑容,勾勒出黄昏无限好的景致,站在那里想,这是为我退休后准备的吗?我会来这里参与进去吗?我不会的,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曾经把“珍藏”的巧克力,送给女友的那个地方,一部大型挖掘机正在那里隆隆咆哮着,整个的那片场地已经是“面目全非”了,那些茂密的树林,不知道移到了何处,更不知道这里又要修建什么大型项目,挖出的黄土堆放在那里,很像是一座座坟茔,此时,感到现实的这种视觉冲击力,是带给我们曾经最美好回忆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