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禁书”
(2010-11-15 00:45: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办公室工作人员喊我下去一下,到那里一看,放在地上一个大邮包,上面写着我的名字,知道这时朋友寄来的书籍,自己办公室床下已经有了他的馈赠好几箱子了,但是,自己不敢打开,知道这些书籍一时半时看不到,打开之能给自己找“麻烦”。
将朋友寄来的书扛回了办公室,小心翼翼地打开以后,发现是一套《中国古代禁书文库》精装一套十二本,正是我的最爱,现在很多人对禁书有他们的偏见,以为禁书就是不能看的书,岂不知,禁书是一个历史时期内,执政者的一种执政理念的反应,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的“不堪入目”,更不是我们接受传统教育中的那些“歪门邪道”。
在这里,自己要对这方面的问题,简单的说几句,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很赞同编者的表述,他说道:“古代禁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当朝政府文华政策的反映。因此,研究中国古代禁书的历史,对我们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有着重要意义。”这时我们研究禁书的一个方向和目的所在。”
据文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战国初期也是禁书史的开端,幸而当时禁书之举只推行与秦国,而且时间也不长。等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焚书坑儒”,制造了我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浩劫。秦朝灭亡后,汉朝吸取了秦的教训,在西汉前期的几十年间,对人民的统治较前宽松,汉惠帝时废除了秦代延续下来的‘挟书律’,文华政策也比较开明。汉武帝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却并未禁止百家的著作。根据现有的资料,秦以后重新下令禁书,是在西晋。但西晋缩禁之书,乃是天文图谶一类,而且也并不是根本禁绝,只是禁止民间收藏和学习。从东晋至整个南北朝期间,南方沿袭了西晋的禁令,没有在于以扩大,北方则在有的地区和有些时期,将老庄、佛经、道书也分别列为禁书。
从宋代起,禁书的范围扩大了。不但禁兵书,而且连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文集,南宋后期江湖派诗人的《江湖集》,私人所著的记述宋代史事之书,很多学术著作都曾一度遭到查禁。
元代史少数民族掌握政权的朝代,其政治上的统治虽然残暴,但大概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思想禁锢却并不酷烈。除了禁止与人民的造反可能发生直接关系的‘妖书’和前朝就已禁止的天文谶纬外,当时所发生的较大规模的禁书事件就是禁毁‘伪道经’了。
明王朝在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杀了一大批士大夫,这些人被杀以后,虽然没有发布禁止其著作的正式命令,但在朱元璋统治时期,他们的著作就无人再敢刊刻,结于禁与不禁之间。等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做了皇帝,一开始就杀了一大批反对党。他虽然也未宣布这些被杀者的书是禁书,但当他后来发现有人收藏被杀的方孝孺的著作时,把藏书这也给杀了。这样,这些人的著作实际上也就成了禁书。
到了清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清前期不断发生文字狱,被害者的著作理所当然成为了禁书。这些文字狱,主要是由民族矛盾引起的,还有一部分是因其著作含批评朝政的内容,也有不少进食思想倾向问题。可以说,清代是历史禁书的最高峰时期。
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走了过来,当今的禁书有没有?或许会有人这样去问,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你,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禁书,我们在文革期间的手抄本就是禁书的一种,那时候大部分的书籍都成为了禁书,我们可以看的书籍也都是划定的那些倡导“先进性”的书籍。
今天,似乎是我们感觉禁书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了,那不过是一种假象,不妨你自费出国去买回来你认为值得收藏的书籍,你再入关时你就会发现你买的书籍,基本上都是为禁书而被扣押,这是为了什么,无须我的赘述,这是一个执政党的需要。
但是,今天我们视为禁书的那些文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社会在发展,观念在变革,我们曾经视为大逆不道的那些观念,一些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时尚,这不能不让我们相信,禁书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中的曾经,最终它会在一个新的观念之下,将其解放出来,就像我面前的这一套书籍一样,在第一集里面,当时列为禁书的书目《诗经》、《尚书》、《论语》等等,现在不都成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