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一十六)

(2010-08-05 01:38: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闲侃

在自己“书房”的四边,到处都堆放着自己的“亏欠”,有的时候自己也在想这样的问题,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根据自己目前的精神状况,这些积攒下来的“欠账”,这辈子能不能还上,即便是你一目十行的去翻阅,恐怕你也无法完成你自己设定的这些目标,更何况你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让你“分神”的事情太多了,你应当知道,你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一个大环境下的附属,可能有些人说,这是推卸责任的说法,但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

 

前两天与一位才女在一起聊天,她谈了自己的观点,细细想来也有她的道理,她说:对于一个聪慧的人来说,未必一定要读更多的书籍,她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已经足以应对她自己的社会需要的能力,把更多的时间分解到其他的生活范围之中,显得更有色彩和内容。何必像我这样,不能说是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最起码是一种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压力下的一种学习状态,兴趣和乐趣显现不出来,有点学给别人的意思。

 

不行,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自己已经养成的一种习惯,现在看来已经是无法改观,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自己的一种“习惯动作”,四处堆放的书籍,成为了你随心所欲翻越的一种“得心应手”,寂静的周边环境提供给你“深入”的可能性,虽然这种状态并非每天都有,但是真正这一天属于你的,你会在这里享受着自己与作者诚挚的交流。

 

在单位上不是不能看书,而是你无法全身心地进入到书中的情节之中,毕竟这里是另外的一个“用武之地”,读书假如是你的爱好,那么在单位里的八个小时,本应是你的“职责范围”,你会遇到一些范属于工作之内的事情,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这些是你的一种本职工作的范畴,工作同样也视同在翻阅一本书,不过这本书的名字叫实践罢了。

 

读书与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我们说读书是为了工作,这是说:我们通过读书,开阔我们的事业,陶冶我们的情操,面对自己的工作,会有一个较好的心态去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读书让人有城府,而工作又让人找到感性认识,将书本上的那些经验,在社会实践中去感悟,形成一种内与外的互动,达到一种“深刻感受”。

 

这是自己编出的理由,其实这些只是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的想法未必一致,也不需要一致,自己觉得这样选择不影响自己和别人就好,读书的方式,和工作的方法,可以用千千万万种方式完成,哪一个完成的效率最快,哪一个就可以称道,哪一个完成得让自己高兴,哪一个就适合与他自己,虽然共性有它的示范作用,但决非是普遍真理,因为人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人的做事的类型和方式的不同。

 

同事们看到堆放在自己办公桌上的书籍很是不理解,生活本身已经够让人感到压力了,何必再去找累受,自己知道这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理解,这是个性差异中的一种表现方法,有的人愿意八小时之外,老婆孩子热炕头,喝上点小酒,看看电视,酒足饭饱后,一觉到天亮,那才是神仙过的日子,标准降的低,生活得幸福指数就高。

 

你不能说,生活简单的人就没生活情趣,他们的情趣,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了,我们感觉不到是我们将幸福的指数,“人为”提高到了一种精神需求的层面上理解,实际上,我们对幸福的感觉,与一般化生活要求人的幸福指数是一样的,虽然选择的对象不一样,但是幸福的感觉是一样的,我们没有什么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看那几本书也未必真正了解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

 

自己愿意这样的去生活,是因为自己喜欢在书籍里找到能引起共鸣的朋友,能听到更多自己闻所未闻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得到启发,找到与我们现如今社会中相像的地方,知道曾经的过去,就是未曾理解在现在,我们人类从远古走到现在,看似我们已经发展到无所不能的阶段,实际上我们依然在“重复”昨天我们印证的那些理念,人类有一种亘古不变的东西埋藏在我们人类的心灵之中,无论在时间的大范畴之下,变得多么的千差万别,我们似乎在感受到那么一种内在的真实,那个我们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真实。

 

这也许就是自己喜欢用这样的方法,来了解我们越来越看不清楚的世界的一种内心需要,即便自己也可能认为这种需要是一种虚无,但是,这种养成的习惯,自己确实无法改变,这种需要来自于神秘的地方,虚幻或者是虚无都无所谓,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足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