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一十一)
(2010-08-02 01:37: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看好一个人或一件事情,需要有理由吗?从激情的角度去看不需要理由,理由只有根据自己的心情去做即可。但真的这样吗?其实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有的时候是盲从的,接受内心的一种召唤,而自己不知道这种召唤将要面临着什么,你能承受得起相对应带给你的那些事情吗?很少人这样复杂的去想,更多奉行的是及时行乐。
年轻人凭着兴趣去做还可以,因为他们输得起,有充裕的时间跌倒了再爬起来,找准方向再去选择,而像我这样的年纪就不可能,输不起了。所以选择一些事情,就会想来想去,想不通的事情,自己是不会听从感觉的召唤,会让自己想清楚后再去做最后的选择。
年轻人不喜欢像我这样的不会激情四射的人,他们及时行乐,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在他们的目光中易于那种在我看来是随意得来的幸福,这些幸福可能自己认为将来可能是一场灾难的事情,他们不会这样去考虑,社会阅历不作为他们考虑事情的首当其冲,兴许他们的快乐是真快乐。
现在的自己做事要想一个先后,分析出一个利弊,将原来可以幻想的那种兴奋在细细“研磨”之后,即便这样会失去了兴致也无所谓,因为自己知道所有的快乐最终都要有一个相对应的承担在那里等候,什么是负责?最后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负责。这些事情只有走过来的人才会想到,几乎很少有人从这方面去想。
现实社会中太多诱惑在向你召唤,物欲、私欲等等,变化成不同的形式在吸引你做出选择,但它后面的东西你却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其实,我们分析这些事情以后,就会知道我们的选择最后要承担的那些东西是一个必然。但是,我们一上来就想到这种必然的最终现实,也就没有了我们幸福的憧憬和假象的快感。
我是一个挺没情趣的人,总会在人们最兴奋的时候,往人家脑袋上泼凉水,扫人家的兴致,用家里面掌柜的话是:破坏情绪大王。自己知道自己的心胸没有一些人那样宽阔,不想在我们已经感到很累的前提下再找麻烦。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他自己所能干的事情,他自己很清楚,逞强没有用,最后终究要付出代价。
自己年轻时也冲动过,而且没有害怕的事情,又能怎样?不同样是一地鸡毛吗?所有的冲动之后,变为一种担惊受怕,把最初的那种幸福都抵消,而且感觉远不止是抵消,简直就是后悔,自己也问自己,为什么当时每想到这些事情的后果那?年轻社会阅历少,不知道事情发展的后果是这样。
小时候皮打皮闹,觉得发坏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因为你是坏孩子,人家老实孩子就害怕你,你就成为了孩子们的“支撑点”了,岂不知,山外有山,经常让比咱年龄更大,武艺更强的大同学打得屁滚尿流,溃不成军。到最后回到家里,同样受到家长们毫不客气的皮肉之苦,最后想通了,这种调皮是一件不值的事情,没沾到什么光,却付出了比快感多得多的痛苦,何苦?
工作以后,没有工作经验,听一些不怀好意人的唆使,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没学会保护自己,却成了人家抓住你的把柄的现实,要不是自己遇到了通情达理的好领导,咱早就成为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或许也在社会上“浪迹天涯”,成为专政部门收容的对象了。
人可能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后怕中成长起来,最后总结出经验,知道凡事总会有不同的结果,都要有那些选择的人来承担,所以告诉那些人,能承担,在选择,没能力就要三思而行,后悔药吃不起,也没买的。
现在经常对自己周围的人和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说这些事情,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屑一顾,自己知道这是我自己找没趣,到现如今,想当雷锋的人,在他们的感觉是脑子有病,但是自己却经常听到他们出事的消息,从选择和承担的角度去想,这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但是,我们换位思考,我们事先想到了,避免犯这种已经看得见的错误,不是更好吗?为何总要以身试法,何必?
为何要写这方面的话题?我接到一个电话,一位朋友“销声匿迹”了,我感觉可能是出事了,这句话我对他的朋友说了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灵验了,哎,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