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小城的一个亲戚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家的名气也是跟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而逐渐地改变,人有了钱,附庸风雅的事情就想得多了,特别是经济社会盛行期间,凡是与经济利益挂钩的事情,都成为了一些人追逐的目标,一些书法家的字画也随之水涨船高,高到让人费解的程度。
朋友上次来小城,我陪着他到亲戚家拜访,实际上是他的一个业务客户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说情“有偿”为他们企业提个“款”,其实这在二十几年前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现在就不同了,你就是有钱也无法满足你的要求,人家说已经“封笔”了,你还真没脾气,不过让我看老先生确实不再想钱的事情,耄耋老人要这么多钱干什么?但是既然客户与朋友之间有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自然不好意思拒绝对方。我随着朋友到了这位书法家家中,在小城东部的一个公寓里面。
要说我什么时候认识这位老书法家的,算下来已经二十多年了,当时我在自己最早的单位,哪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疗养院里的时候,我一度在院基建科里面做事,我们的科长是一位收藏爱好者,特别是对书画作品喜爱程度说是痴迷不为过,那时候咱还是一个乳臭味干的毛小子,根本不懂声么书法艺术,觉得整天用公家的基建款项,把这些书法家请来,当成祖宗供着,好烟好酒伺候,就为了那么几幅字画,何苦?
到现在知道“姜还是老的辣”的含义了,用现在书法拍卖的价格,我们的那位科长估计目前的“墨宝”身价也要几百万了,咱那会书法家想送给咱一幅字,咱只说我不懂,也就不要,那些书法家还真的对我不错,觉得我不是一个贪财的人,自然与我这个小青年拉近了距离,他们家里面有什么事情都会找到我,我利用基建科的特殊条件,为他们办事情。
记得每年春天春暖花开以后,我们院子里的樱花在当时必中山公园里的樱花开得都好,所以我们科长决不放弃这样一个好时机,将那些书法家请到单位里,赏花、品酒、挥毫泼墨,一举两得。说实话,自己心里面一万个不高兴,平时就加班加点,到了休息日又要无私奉献,和自己一点关联没有的事情,但是,当时自己只是一个大头兵,也只能忍着。
在樱花盛开的樱花大道上,自己拿着属于自己所有权的相机,为公家的关系拍摄,幸亏冲洗和扩印照片公家给负担,不然自己真的就赔大了。到现在自己还能找到几张与他们的合影,但是其中的一些老先生已经不在了,依然健在的老先生估计都是一些乐天派,别以为书法家都是心胸豁达的人,从他们那里也听到文人相轻的事情。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健在的那些书法家们,都成为了大腕,几乎都搬进了小城政府建造的专家公寓,在那里临海眺望,触景生情,继续挥毫泼墨,几乎是每年的一些节假日,在电视里能看到他们出镜的画面,俨然是一幅大艺术家的做派,自己在想,到底是艺术的成就让他们如此的表现,还是有人故意的吹捧,把他们给吹晕了。在京城和外地也见到不少著名的艺术家,感觉人家平易近人得多,也许是自己的少见多怪?
听说现在这些书法大家的作品价格在每平方尺上万元了,难怪现在基本上是求不动他们的墨宝了,现在书法家与艺术家一样走市场,艺术品味和含量的高低,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价位与销售情况,书法家也基本上被经纪人和自己的家人左右了,好像得到他们的墨宝,必须事先讲好价格,在预付定金以后,由他们负责给书法家“下达”书写任务,书法家像一台印钞的机器,只要在上面挥毫泼墨,那就是现金流的滚滚而来。
当我再一次找到那位老书法家的时候,从门窗的瞭望口中,看到了一张毫无表情的面孔,这张面孔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拒人千里之外,那种生冷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你会理解冷若冰霜这个成语最准确的含义,也许这个认识他们家里的女佣?这样我们可以理解,他们不希望有人来给他添麻烦,当然这个人不是,我知道这是他的亲骨肉,现在他成为了主持这个家里面工作的“负责人”,当我用最大的诚意说明来意以后,门才缓缓打开,留出不大的缝隙让我侧伸进去,疑神疑鬼地看着我,让我在门廊里等候。
老人出现了,他依稀还记得我,脸上流露出慈祥的微笑,回身去拿预订好的书法作品,他的子女替他将作品递给了我,但老书法家坚持这让把书法作品拿出来,逐字的念了一遍,随后让他的“领导”搀扶到客厅里继续看电视,我们则在她生冷的目光护送下离开了那里,感觉像赶走一个叫花子一般。
现在我知道自己最初对书法作品的那种无所谓的态度,源自于那些并不代表艺术家心里想法的外人给搞臭了,没有书法作品一样潇洒的活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