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闲钱”
(2010-07-01 06:04: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买书已经是家里面掌柜的忍无可忍的事情,但是我个人的态度是对掌柜的忠告基本上是置若罔闻,到了这个年龄,没有别的嗜好,不就就是买本书看看,连这点权力都剥夺了,你吃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自己有一阵子没买书了,小金库里面的金额有所增加,不要以为小金库有多少钱,自己将工资的绝大部分如实上交,留下小钱处理自己的“难处”,当然,买书不是难处,人情关系的打点是大的开销,今年到现在同事孩子结婚送出去的贺礼钱,就将自己本来感觉“充沛”的小金库,用的基本上见到底了。
知道掌柜的不让买书不是怕咱花钱,而是在我们蜗居的小房子里实在是无法放下了,书又是一个死沉的物品,书多到预制板快承受不了的程度,只好将一些暂时看不到的书打包装箱,运到泰山大人新房子里将近五十箱子,就这样自己家里也没了空间,在掌柜的眼里这就是灾难。
可是一个人总会有点自己的嗜好,或这或那,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文化层次,人文环境来取决你的嗜好的取向,咱这个嗜好是一种附庸风雅,但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总比那些不务正业人的选择要好吧。虽然买书这种嗜好从经济角度去看确实有点奢侈,但自己绝非是逢书必卖,而是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有侧重点的去买。
周日晚上,家里面掌柜的通过看电视,得知现在的电子书籍正时兴,电子书籍不仅仅占的空间小,而且容量要比现在的图书大的很多,据说是达到你无法想象的程度,她特意告诉我这个消息。但我听了以后并不为之所动,直白告诉她:电子书无法与书籍相比较,感觉和方法几乎没有可比性。电子书需要电脑作为它的浏览工具,而且在电脑上浏览书籍,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再则,电子书你无法在上面写写画画,而书籍就没有这些问题,随手拿来几可阅览,不用花电钱,属于低碳生活范围。
掌柜的不说还真的忘记了到书店的事情,第二天下午自己就跑到小城东部的那个名为“学苑书店”的地方去了,在那里面尽情的享受了一下。伴着油墨的清香,畅游在大师们的的精言妙语之中,每一本自己看到的书籍,自己都会有一种买下来的冲动,虽然自己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想法总归是暂时满足心理的一种调和剂。
到了现在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那种不顾一切的劲头,那时的自己哪怕身上一分钱不剩也不觉得害怕,最窘迫的时候靠借债度日,后来发现习惯于借债的人,多半会生活在一种特别压抑的阴影里面,不但对自己造成压力,而且,会让周围的人看不起你,毕竟那是心里没数的表现,借钱的人没有尊严。从此自己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当然奖金的款项绝对是专款专用。
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一个人有一小部分属于你自己的银两是一种必需,对稳定你自己的情绪,对心里面有底,从而有一种充实的感觉。特别是成年男人一定要有维护“尊严”的小金库,可能读者看了以后坚决反对我的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一家人没必要“留一手”,另外,现在大家公认的那种观点,也让那些人坚决反对男人的“留一手”,他们认为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变坏与有钱没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家庭矛盾都来自经济上的原因。
对于像我们这些工薪族,工资的构成基本上是维持一般生活有基本保证,但是中国的观念中,积蓄是一种维护家庭,预防不测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上现在的物价和三座压在我们头上的大山(住房、医疗、教育)让我们不得不“咬紧牙关”,“缩紧钱袋”,交上去的工资知道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是家庭的公共资金所有。家里面掌柜的攒钱的主导思想就是这样,更何况目前还有一个为国外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游子,那花的钱像是捅破了主动脉一样,眼睁睁看着就成为了赤贫。
闲钱无非就是每个月给你提供的零花钱,没有更多嗜好的自己,将这些日积月累的银两在一个不确定的日子里,让它变成自己认为物有所值的“现货”,之后再积蓄,再“放水”,就这样一直到老,到彻底想花钱也没了气力的时候,就把攥钱的手伸开,真正作到“神游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