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让公演咱公评(之六)

(2010-06-15 05:27:23)
标签:

杂谈

分类: 音评影论

在夹缝里生存的艺术家────看导演胡杰拍摄的纪录片《圆明园的艺术家》有感

 

导演胡杰拍摄的这部纪实影片《圆明园的艺术家》记述了上个世纪发生在我们祖国心脏里面的曾经的事件,那些怀着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只身来到北京寻求发展的艺术家们所经历的一次搬迁经过。导演真实地从他们的生存环境的角度去拍摄,将这些献身个艺术创作的画家们的生活现状真实地反映了出来。自己略微地知道一点漂泊在京城的一些艺术家的情况,圆明园周围的艺术家群落已经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这些人中现在有一些人已经是大名鼎鼎,但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一切,相信更多的人是不了解,而通过这样一部纪实影片对曾经的那段历史有所了解。

 

片子的开头就演了女画家艾莉,导演跟着她生活的全方位进行拍摄,在拍摄的那个时期,这些散落在圆明月边上的艺术家们已经被告知,限令他们离开这里,离开的原因似乎使用了保护历史遗迹带说法,但是我们知道赶走这些艺术家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无需我赘述,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同龄人们知道深藏在这其中的真实用意。作为弱势群体的艺术家们,面对这种无奈的大环境下,导演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上挤下压的大环境下他们的生活场景。

 

艾莉的居住房子不足十平米,倒是被这位画家布置得井井有条,她的画作摆放在一旁,那些看似抽象派的画作,用艾莉自己的表述就是画了她自己真实的心境,那种孤寂无奈,那种惶惶不安的心情,都通过画面里的那些变形的人物来表现。女画家很真实地告诉了导演,她没有别的奢望,就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去潜心创作属于自己内心想表达的艺术作品。当记者问她:你最感到焦虑的是什么?她直言回答道:我最害怕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而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此,限令离开的一纸文件,大环境下那些执行者们不懂艺术,只会服从于上级指示的那些管理人员,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至于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创作。

 

在艾莉的引领下,导演又来到其他的几位住在周围的艺术家的家中,他们面临的情况与艾莉没有区别,有区别的就是他们生存的压力比艾莉更大,生活得更艰难,在这里我们看到从四川美院来到京城的画家廖帮明,他就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经济上的大问题,每日都为这些事情分神。

 

迫于政府通令的压力,居住在这里的艺术家开始了纷纷的搬离,画家赵蜀泰与他的妻子还有不足一周岁的孩子,成为了夺人眼球的景观,用画家自己的话来说,不满一个月的孩子成为了这里最小被限令搬家的一分子,而那可爱的孩子在大人的怀抱里欢快地笑着,他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正经受着什么,导演用这样一个对比来烘托出艺术家的窘况与无奈。

 

迫于高压态势的压力,很多的艺术家都搬离了那里,但是依然有个别的艺术家确实没有能力乔迁新居,他们只好与公安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在导演那里成为了对这些艺术家同情最好的表现方式。

 

影片的结尾还是把镜头给了艾莉,在她的那个家里面,正值冬季她的取暖用的蜂窝煤炉子灭了,她到邻居那里借火,找到几家人都敲不开门,最后总算找到了一家人,借了他的燃煤,在她自己的家中对记者说,最初炉子自己不会生,经常的会灭掉,当时你注意他们的燃烧特点,你就会发现这不是一件难事请。我听到这里感受到这句话的深层次的声音,他在告诉我们作为艺术家,生活上的事情都好克服,只要我们用心足以,但是现实中的那些权势对于他们来说是百般无奈。她手中攥着的那把枯萎的鲜花,让我想到了艺术家在没有自由空间的大环境下,枯萎是一种必然,估计导演也是为了表达这层意思而刻意的选择了这个镜头。

 

影片的最后是艾莉在叙述着越来越吃紧的现状,她告诉记者自己也被公安抓到过,庆幸的是她第二天就被放了出来,一些艺术家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他们被关押了一到三个月不等的时间。画面到这时只有艾莉的画面,他还在说着什么,但已经没有了声音,随后便慢慢的黑了下来,这预示着什么,每一个观众自己去理解。

 

这让我想起了前年我到京城宋庄观看岛城艺术家绘画艺术成就展的时候,在介绍艺术家的展板前面久久地驻足,为他们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能够排除物质欲望的干扰,潜心从事艺术创作从内心里对这些艺术家有了一种敬佩,多了一份崇敬。为他们献身艺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的意志所折服,同时,为在生活的重压下,离开我们的那些有才气的艺术家感到悲伤和惋惜。

 

也可能就是从那时起我有意或无意地留意我们小城艺术家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动向,发现大多的艺术家们都生活得非常的艰苦,在这些艺术家的群体中,成为有名的毕竟是极少数,即便是有了一点名声也同样生活得十分艰难,这倒让我想到艺术不是印钞的机器,而是我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自己写的一篇博文,谈了作家的生活现状,除了极个别的专业作家,对于一般的文学爱好者,靠文字养活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文学创作与艺术创作一样需要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当然我不是说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或者是文学创作的人就一定要吃苦,我是在说当艺术家们生活的空间,尚未与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共识的时候,艺术家或者是作家很难有一个基本保障,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