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过作家刘学江作品的人,或者只是逢场作戏成为他酒肉朋友的人,对他更多的感觉或许是一个不拘小节且、口无遮拦、狂妄自大的人。可能我也曾经这样的想过,但这种想法在通过对他作品的阅读后,有了最根本性的改变,在这个满脸大胡子,不修边幅,口无遮拦外在的表现形式下,我知道这只不过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面,而他内心里有着一颗充满了对我们生活深刻理解,充满了对家人爱和朋友的热骨衷肠,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心,而这些你只有从他的文字中才会真切地感受到。
《刘学江大西北短篇小说选》(2005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作家刘学江新近赠阅给我的书籍,在阅读完他的《珏儿·绿梦》之后,第一时间被列入阅读计划,可以我被作家讲述大西北的那些故事所吸引、所震撼、所感动,无论是故事的选题,还是文字的表达,以及感受到他厚重的文学功底,当我看完这本书后,从心里对这位前辈和老大哥作家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
在这之前我阅读过高尔泰描写大西北的文字,对曾经的历史事件中的那些“牺牲品”有了一种无语的感知;阅读过夏榆带着浓浓大西北黄土高原的味道的文字,了解了比黑暗更可怕的贫穷和专制,现在我又跟着作家刘学江再一次回到那片沙野荒漠,去了解,去感受那曾经历史的印证,那个曾经用最美好的幻想换来的最悲惨的现实,那种疯狂的历史意义留给后人去平说,但是那些永远不能忘怀,跟着作家的笔触去体味。
“对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的了。它向我们显示人类最广阔的天地,给我们带来生活所依据的传统的内容,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我们受自己时代所加予的无意识的束缚,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的不朽的创造力来看待人。”这雅斯贝斯在他的那本《智慧之路》说过的一句话,我想这也是概述作家刘学江的这部短篇小说选最为贴切的表述,作者正是为我们打开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段历史的窗户,通过每一个不同的事件了解那个时代的真实。
《刘学江大西北短篇小说选》作者选载了十六篇他在大西北生活时所经历,所想到、所看到的事件,通过这些作品作者表示了内心里最朴素的情感,以及他通过现实生活的磨练和感悟对人性的认识和看法,这里没有深奥的哲学说教,他只是通过每一个不同的故事,用作着不同的视角的观察,来表达出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对人性表现出来的善恶给予了他自己的诠释,我们了解了这个外表粗狂大汉子内心里的那颗大爱和挚善的心。
《看喜》是作品里的第一篇,勤劳能干的蛮娃在城里结识了漂亮聪慧的秀秀,把这个漂亮的媳妇领会了贫瘠的老家,秀秀看到丈夫的老家竟是这样的贫穷,撕心裂肺地哭了,在蛮娃朋友的劝慰下,总算是住了下来,秀秀感到了这里乡亲们最古朴的关爱。
到过大城市的蛮娃有了与想起们不同的想法,没有沿袭家乡人的观念,将别人借给他的几亩地,一改种粮的习惯,变为了种植蔬菜,这让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乡亲们不得其解,更有甚者说这是“作孽”,但是精明地蛮娃在这之前已经联系好了不远处的油田伙房收购的承诺,他第二年乡亲们发现蛮娃“发了”,不仅有了丰厚的收益,而且他们爱情的种子也呱呱坠地,到这时想起们才知道这个貌不惊人的蛮娃,有着不一样的经营的头脑。当乡亲们一阵风地跟进时,蛮娃则改变了原来的策略,将原本种菜的土地全部改为种粮,并且买了两头黄牛。
但是,他这种做法违背了古老的民风民俗,当然也会招来妒嫉和怨恨,最后发展到狠下毒手,两头黄牛被下药毒死,蛮娃与秀秀的孩子又因患上严重的癫痫病不治而终,掩埋了孩子以后,秀秀也无了踪影,只留下蛮娃独自躺在家里面,作家最精彩之笔是蛮娃在屋子里几乎是在嚎的那首凄厉的民歌,为我们展示出新旧观念在那个贫穷的山村里激烈碰撞后的残酷现实。作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大西北贫瘠农村里的真实景象。
《洞殛》是作家为我们讲述的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发生在那个极左的年代,老实巴交的支边青年唐家富与母亲一起在这里支边,相依为命。儿子是母亲的依靠,而母亲则是儿子的精神寄托,然而在那个极左的年代,因为一句话而成为了被专制的对象,性格内向的儿子,对自己周围发生的那些事情心里面很清楚,但是自己不作声,而他的段连长是一个心灵扭曲的人,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看似一个老实人,实为恶棍的人。唐家富被关了起来,他母亲知道后找到那些领导们去求情,但是都被无情的拒绝了,没有办法的老人只好亲自到工地上为儿子“赎罪”,意外也就在这是发生了,在一次劳动中母亲失足掉进了坑道内,摔成了重伤,领导知道不好,将唐家富放了出来,老人由于伤势过重在见到儿子不久便毙命,老人的惨死激怒了唐家富,最终发生了将段连长及他的家人一起灭门的事件,唐家富畏罪自杀,伴着他的母亲永远留在了那遥远的黄土高原上。
《美好》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罗少杰是来自上海的右派,白小妹同样在来自上海,而且两个人感情一直很好,自从被遣送到大西北改造以后,罗少杰因为这里枯燥乏味的改造生活,让她对两小无猜的同学白小妹产生了一种依恋,随之发展成为了一种爱恋,而那个极左的时期,农场规定男的不过二十六岁不准谈恋爱,在卫生站工作的白小妹,对罗少杰的爱情攻势十分惧怕,有意识躲避着他,这让罗少杰万分痛苦,作者成为了他们的“交通员”,不停地为他传话、传信,送礼物。但罗少杰疯狂的努力,最后白小妹还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罗少杰和作者被调往了另外一个地方帮助工作两年。也就在罗少杰忍受失恋的痛苦,并且放弃任何幻想的时候,白小妹出现了,她主动地找到他,勇敢地接受了男朋友的爱,他们愉快地度过了他们生命中最幸福的两天,之后白小妹回连队了,在之后罗少杰接到了白小妹的来信,罗少杰得知了病入膏肓的白小妹的情况,随后就是追随者到医院看望,白小妹因肝癌不幸去世,罗少杰在香港的母亲把他接受,临行前他为白小妹在她的工作过的地方,选择了一个墓穴竖了一块大碑,成为了爱的终结,他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古洞》同样又是一个爱情故事,被炸药将两腿炸掉的光顺,成为残疾人以后,他最初的对象,与他结婚,但是良心上的谴责始终在折磨着光顺,他会想起他们初恋的美好时光,他曾经的恋人,现任德的妻子玉莲,把第一次献给了他,那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情景,而且印证着他们第一次的纯真的印记一直保留到现在。然而一场意外已经不能让丈夫进夫妻本应尽的义务,这种痛苦,这种内心谴责,最终他以死来保留住这段最动人的美好感觉,他知道如果这样拖下去是对双方致命的摧残,光顺用死证明了他对爱人的那份真情和那份最真挚的爱。为读者讲述了一段最凄婉的爱情故事。
《倩影》中的丁丹青是一个其貌不扬,但绝对有天分的画家,因右派被下放到这里改造,终于被新调来的邵连长发现,在邵连长的帮助下她被幸运的留下了,没有被集中关押,之后让她画巨幅宣传画,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是在画完的最后那天晚上,指导员杨三田在去浇水的路上,路过那里在观望她的绘画时,不慎落入了水井,内心里的那种对连长一直以来的怨恨,让她没有主动喊人来营救连长,而是回自己回到宿舍躺了三天,但内心的恐惧让她最终精神彻底的崩溃,最后成为了那里的意境“幽灵”,这又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混沌》则是写了尚宗岭、尤群这两个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来到了大西北的荒沙野岭写生,处处觉得新奇,巧遇当地赶车人及他的媳妇,原本美好的想法却让当地人的风俗所误解,惨遭痛打,作者在描述观念与风俗不同,造成了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大西北一直沿用着他们特有的民风民情,一直沿用到现在,感觉是被现代文明熏陶的他们,用自己对事情的理解处理赶车人与他媳妇的矛盾,上演了一场现代文明与古朴民风之间的不融合,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表现的那种文化和人文的差异。
文章的代后记,我认为这是通篇作品中最出色彩的一笔,作家通过自己的一个梦,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讲述了作家的现状,虽然通过老母亲的追问,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这种时空的拉近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亲近、感人的效果,在简短的文字中,我们知道了作者的那颗孝心、爱心和身为作家的责任心,就像他说得那样:“娘故去十多年了,像是还活着。娘,你放心吧,我永远下不了岗。你知道,我会把文章写得更好。”
“命运对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们利害的材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着改变和应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这是蒙台涅在他的《散文集》;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正是我对刘学江老师的这部短篇小说集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精神的一种概述。
不忍释手的这本短篇小说集看完了,自己依然在回味着作者为我们讲述的那些无法忘记的情节和故事中,你知道这是那段历史的写证,你知道这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刻骨鸣心,生活在磨练了作者意志的同时,也让他拥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也是展示他文采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历史在他的浓彩重墨中变得凝重、凄婉和深邃,彰显作家功力的厚重。他向母亲的允诺“我会把文章写得更好”做到了。
“只要能对重大的事情,给多数人的思想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书,便是伟大的著作,这样的著作可以为任何年纪的人提供精神食粮,使人们能以其它时代,其它人的行为作为参考,从而真正深刻地洞察今日,以至未来所发省的一切。”这是斯特拉比在他的那本《名著研究计划》1220页)一书中说到的,感觉这也是我想表述的一种感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