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自己这一辈子沾组织最大的“便宜”就算是提供给我一套住房了,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这套房子无论从面积,还是从朝向,根本不怎样。但是自己心里面很满足,在小城算作最好地角位置里,夏天吃完晚饭,溜溜达达,不到五分钟便可以见到大海了,感受海风的那一丝清凉,你会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这是更多人很难得到的“便利”。
原本自己希望随着工龄的增加,会须能得到一套更大的房子,然而自己错误的估计了形势,福利分房与计划经济几乎是同时期的消亡了,按市场规律办事,商品房成为了所有职工最无奈的选择,而那时自己的工资也只能维持生存,买房子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奢望。还好,房改的同时自己居住的这套房子换算成现金,真正意义卖给了你,二万六千三百元,红彤彤的房产证握在手里,知道自己再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有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员,虽然显得是那样寒酸,但毕竟这房子的主人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
咱们小户人家的感受就是小富即安,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现在很多的人有了第二套、第三套住房,也有的人很关切地问你“不想改变一下居住环境吗?”我直白地回答道:“非常之想,但钱从何处来?”自己和家里面掌柜的辛辛苦苦积攒那点积蓄,让超级大国的“优质教育”给“抢了去”,成为了增加人家国家经济建设的款项,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这算长线投资。
住在这里算下来有将近十一二年了,三口之家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过来,要说住在这里那里感觉不好,最主要的有一点,那就是没有集中供热,每年冬天自己装的土暖气,把成吨的煤炭搬上来,在抬下去,为了熬过严寒的冬日。年轻时自己干着点活不在话下,可是,现在自己已经年过半百,没有了往日那些狗精神,身体情况也难适应这样大的体力劳动。自己最想的事情就是何时能够享受到集中供热。
话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该这个宿舍楼的基建负责人,他也是我们现在的邻居,且不说这个人的人品如何,但从盖房子他的做法,就让人看不起他。在翻建这座楼的时候,原规划图纸上是有集中供热的,也给每户预留了装暖气片的地方,据说是已经与附近的部队疗养院协商好了,与他们连在一起,将安装费和每年的取暖费交给他们。但是不知为何在交房验收时,二十户人家其中十五户没有集中供热,只有那位基建负责人,以及另四户时任当时小城人民银行副行长家里面有供热。
后来知道这是区分领导和平民不一样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领导和群众的不同,才能满足那些领导的虚荣心,他们假借着供热能力有限的幌子,自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集中供热的待遇。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只能各想个的办法,土暖气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但是,那位基建负责人就成为了大家戳脊梁的人。其实他这般的自私也没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住上带着集中供热的房子,先迎来是他对象的尿毒症,之后就是无穷尽的治疗,将他得到的那点“外财”消耗以尽,在之后就成为了孤家寡人,人不报天报。
现在想想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每年搬上搬下的数量有几吨重,从一定角度去看对自己身心有一定的好处,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强壮了自己的体魄,增加了家庭里的和谐气氛,也留给我们难以忘记的情怀,增加了感性认识,多了一门技艺,别小看生炉子,那也是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性”,如何能节省燃烧时间和燃烧质量,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把火陪住,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找到的规律,从这个角度去看把坏事变为了好事,还真的要感谢这位基建负责人。
今年,自己和掌柜的商量,年龄大了也搬不动煤了,索性就花钱买温暖吧,两个人平时上班不在家,回家后用电暖炉,即干净又省事,我们想法是一致的,将借邻居的小煤屋打扫干净,还给了邻居,邻居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如实告知:老了。随后又买回了一个功率较大点的电暖炉,入冬以来感觉还真得不错。
人就是这样,一旦对一些事情无所求了,还真的老天爷会帮你,就在下决心花电钱的时候,得到了马上安装集中供热的消息,从邻近的院子里通过来,除去那五家不给装以外,其余的十五家人都可以申请安装。就在小城最冷的那几天里,工人们登门安装,之后就是感受到温暖如春的室内温度的幸福感觉了。邻居又过来问:你们是否知道要按集中供热,所以才把小煤屋还给我们?我只能用最开心的微笑作为回答,他应该知道,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