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那写到那(之五十九)
(2010-01-04 07:01: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自己已经很长时间不愿意在博客上写有关工作方面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又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自己,且不说有多少困扰,或者那些事情是否令你头痛,自己感觉确实要耗费你一定的时间,没辙这是你份内的事情,但是,假如每一个人终日纠缠在这些事情里面,确实感觉又是一件令人“崩溃”的事情。
在京城开会,与上面的领导不期而遇,看到他们见到我露出的笑容,让我想不出来在这些微笑的后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心想法,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行踪一直以来掌控在他们的视线之中,不否认他们在我博客里能大体了解自己近阶段的思想脉络和所在的大体方位。我还是直接的问他们:“我们都是成年人了都有自己约束的能力,不应该是你们注视的重点对象。”领导说化非常的艺术:“有感觉吗?”无语,也许是自己是神经病,多虑了。既然领导这样去说了自己转身与另外的同仁去说话。
说实在的现在没时间去顾及上面那些人的感受了,毕竟自己的生杀大权,还有同事的未来命运掌握在我们身边的“属地”中,大家真正意义上属于这里的一分子,上面那些人对你好不过是一种客情,远水解不了近渴,隔靴搔痒,更何况到现在的事情如何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自己就更不敢随便得去表露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文字也随着自己的感觉远离了那里,把视角放在了无关痛痒的读书上面,自己感觉这样挺好,谁也不难为谁,相安无事。
但是,你一旦回到属于自己的领域,你会发现有一些事情也是你感到不舒服的,你的面对与你的一贯作风不相吻合,他们叽叽喳喳的嘀咕的那些事情,在我看来不值一提,竟然发现他们是那样津津乐道,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与我们公认的高尚情操本应是一致的,自己也一直朝着这方面在努力着,后来发现,那不过是你一个人的想法,只代表自己的观念,在你身边的那些人永远不会和你在这方面想到一起,他们更习惯于自己的好恶的选择。
在那个多事的年份终结的时候,多少年没有听说过的一次竞聘岗位的议程,进入了工作议程之中,并感觉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我们的行业里搞竞岗,给了一些人往上走的可能性,这无疑预示一个巨大的诱惑,不能说趋之若鹜,但感觉也是炙手可热,毕竟这是升迁,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只要够了条件积极参与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也就是在这种利益面前,我又看到了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那些人用自己的想法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我并不支持他们这样,但是我不能代表他们去行使自己的权利,虽然好言相劝,但是,我始终不敢保证他们能够听进去这些,平常看不出来的感受在这时露出了端倪,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向来提倡与人为善,即便这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与你的性格和观点不同,但是在这种关键时期还是要尽自己最大的诚心去伸手帮助一下,既然是机遇就足以说明它的不易性和他的竞争的激烈性,在这个大前提下更希望的是“众星捧月”,而不是利用这样的机会来达到自己怎样一种目的。但是发现更多的人不愿意这样,这成为了他们排解恩怨的最佳时机,把内心最自私的一面暴露无遗。
自己时常有一种民风日下的感觉,自己也是从那个时候走过来的,感觉自己比他们庆幸地是,自己参加工作以后认识的领导都比较正直,自己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所以自己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更何况自己干的那些事情有目共睹,也不害怕别人说三道四,在竞聘的时候也没有畏惧某一个人的“陷害”,一路走来自己没觉着有什么异常。也许是那会的竞聘与现在的不一样,是一种纯形式上的竞聘,领导想用谁早已经有了定论,剩下的也无非是走一各过场,与现在的高度透明有着根本的差别。
要说运用干部方面,哪有十全十美的干部,每一个提拔起来的干部都在他的身上会发现这样和那样的不足,甚至于一些我们顶上的干部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这不影响他们工作,不影响一个事业的发展前进。干部在使用中去不断地塑造,这也许是干部政策中的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做法,通过你对工作的处理水平,来了解你把握全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能力、有威信、有机遇你肯定还会往上走。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也就到此为止了。
最后我又要把话反过来说几句,造成一个人对别人恐慌和不信任的感觉,也不是空穴来风,这也是你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注意与自己周围的人搞好关系的原因,自我为中心的东西太多,替别人去想的东西太少。一句话充分展示了自己最自私的一面,这样一来当然别人不会一味地去迁就这些,自然心里就产生了怨气,久而久之,从怨变为了恨。由于碍于情面或制度的约束,大家都不言语,恰逢这个时节,将自己内心郁积的怨恨在这时爆发出来,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由此说来,大家平时的时候就要学会谦恭,学会尊重别人,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些看得见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