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著名演员葛尤和梁天演的喜剧片《气喘吁吁》看完以后有一种上当的感觉,既没有情节,又在哪里有意识制造戏剧效果,结果是不伦不类,适得其反。到后来自己在报纸上看到,这部影片被评为2009年最差影片之一,想想自己放弃自己的睡眠时间,来观看这样一部烂片,真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懊恼,而且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记吃不记打,刚刚上了当,本应从此提高警惕,避免再一次浪费精力和体力,但是不行,看到新片上映,看到那些著名的演员的名字,同时看到那些游人的电影海报的文字,自己还是会激动起来,义无反顾地把这些新片的光盘买回来,这部最新公映的喜剧片《斗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买回来的,一个算是对从我们小城走出去成为喜剧明星的那位演员的支持,二来也算是自己对抗日题材影片的一颗爱国之心的展示。
但是所有美好的感觉都会在你的观看以后的出最终结果,这部片子在我的感觉终于《气喘吁吁》同样的差劲,一部标准的烂片,这样我对我们小城的这位演员的审美情趣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否真正的理解幽默和滑稽的内涵,所有的搞笑靠自己那一口浓郁的小城土话来取悦观众,靠自己那一身叫花子打扮来表现喜剧效果,我认为是大错特错。故事发生在抗日战阵时期的一个农村里面,八路军在这里休整,部队带过来一头国外产品的牛,用它的奶喂羊伤员,但是面临着日本人的临近,部队将要转移,这头牛无法带走,便把牛委托给了这个村子里里的长老,让他们代为管理,说是过几天就回来领。村里的长老与村干部商量,用抓阄的办法将这头牛分配到来向家里单独喂养,乡亲们见到这头即能产奶,又有八路军留下来的四个光洋,都想得到这头牛。
全村自里的男士都在长老的监视下排队抓阄,而这时已经自家有了一头黄牛的二牛,无心再领养这头奶牛,便在一旁观看他们的抓阄,但是长老不同意他不参加,逼着他加入到抓阄的队伍中,结果越是不想得到这头年的二牛,却意外抓到了这头牛的喂养权,也许这就是导演刻意制造出现实生活中的那种荒诞。
在这个情节里还有就是他们村里的寡妇,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村子里长老那他一点办法没有,结果在二牛抓到养护奶牛权以后,二牛坚决不肯,长老为了让二牛能够接受这项任务,当众宣布假如二牛能人令这头奶牛,就把寡妇许配给他,这倒是一件让二牛喜出望外的事情。影片中我们看到的二牛是一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形象,别说是找对象,就他那一身打扮谁也不回家给他,也许到演变出的这些情节就是为了达到他认为的喜剧效果。
让二牛没有想到的事,接下来,日本人进村以后将村子里面的家大多数人都给枪杀了,并把他们付之一炬,有幸躲避过这次劫难的二牛成功的避开了这次大屠杀,而留下来的另一个生物就是那头大奶牛,故事也就从这头牛的命运开始演下去,本不想领养这头牛的二牛,这一下子没有了办法,村子里的人大多数都死了,整个村子都成了“空城”,也只有它来喂养了。日本鬼子把村民杀完以后,住在村子里。晚上那头奶牛的叫声惊醒了日本鬼子,他们找到了这头没有被发现的奶牛,将他带到了日本鬼子的军营里面,其中又会养牛的日本军人主动负责喂养,把奶牛产下的牛奶喂养受伤的日本军人。
日本鬼子随后走了,留下了负伤的日本鬼子,并声称过几天就回来。看到日本鬼子走了以后,二牛想尽办法去解救那头属于八路军的奶牛,结果差点丧命于日本鬼子的战刀下面,正当他准备“为国捐躯”的时候,地下游击队的人来了,他死里逃生。电影演到这里并没有把日本伤病员全部消灭而结束,接着就演了当地的土匪把这头膘肥体胖的牛当成了他们的“猎物”,而这时的二牛又开始与这些土匪顽强抵抗,他用日本人买下的地雷,对付这些土匪,结果是保住了奶牛。
也就是在这时二牛看到了八路军从这里路过,他拦下了那里负责的军官,要求部队把这头牛带走,以此完成他的领养任务,但是部队领导告诉他部队不可能带走这头奶牛,并当场宣布这头牛属于二牛的,并在那张领养证明上按下了手印。导演想表现的是在抗日战争的时期,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像那头牛一样,经历了无数个艰难险阻,但是牛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也预示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可是导演用这种看似是一种荒诞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这样的主题,我认为这是一个败笔,再加上把主要演员的形象导成一个叫花子的形象,也是违背历史的真实。
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一书中曾说道:“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使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至于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激起笑声的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我想正是这部片子把握不好的地方,个人的感觉像是强制性去挠痒痒一样,让人感觉不舒服。荒诞的表现手法破坏了影片的主题思想的表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