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这里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自己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单位里的老领导是老红军,待遇相当的高,他正在泰安疗养院里面疗养,为了工作上的一件事情,单位领导让我跟着当事单位里的团书记一起前往泰安,将汇报文件面送领导,当然我知道这也是照顾我这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员工。
虽然大小不是第一次出门,但是这是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自己还是有着一种十分激动的心情,更何况在那时出差的机会对于一个初入茅庐的员工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出差在那时也算是一个福利,省内每天两毛钱的出差补贴,对于我这个月薪十五元的员工来说也算是一大笔“外财”,一起进单位的同时听说我要出差,都出异样的眼光看待我,在我的感觉里他们恨不得把我给吃了。
那时候到泰安的感觉与现在到大西北的感觉一样,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泰安,下了火车公共交通工具也是奇缺,更何况自己初来乍到,更本摸不到去的地方的方向,好在一起前往的另一位同事是一个有心的人,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要去的单位。不怕博友们笑话,那时出差不仅要去换全省的粮票,而且一定要带上单位介绍信和出差人的政审材料,在泰安疗养院的办公室里,接待我们的同志在认真看完我们的介绍信和政审材料以后,才多少露出点笑脸,将我们带到招待所里面,八人一间的招待所房间里住的是满满当当。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伙食,根据规定所带山东省粮票,其中一半是细粮,一般是粗粮,自己没有粗料的印象,分配到单位以后,粗粮基本上不吃,除去早晨的苞米面粥是粗粮以外,大多数都是吃面馒头。但是到这里就没法得到“特殊”照顾了。前两天与同事先把细粮给吃完了,第三天只剩下粗粮了,到食堂去一问粗粮只能是两样东西,一个是煎饼,泰安特有的食品,另一个就是玉米碴子饭,说实话那玉米碴子饭自己是一口也咽不进去,只能每天吃煎饼,在泰安他们的煎饼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味道的煎饼,另一种是带着酸味的煎饼,自己好奇,吃饭时自己要了两张酸味煎饼,一口咬下去牙几乎都要一起给带出来,整个牙全都倒了。
第一次的印象至今也无法忘记,在随后的时间里我有若干次的来到这里,既有出差的事由,又有陪同业务参观的任务,每一次的到来都会发现这里与全国各地一样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城市在扩展,生活在提高,这里纯朴的民风让人有一种亲切地感觉。
爬泰山也成为了自己忘不了的回忆之一,那是一个深秋的时节,我跟着我们行政处的副处长到省新汶煤矿去搞计划外煤炭,从那里我们绕道到了泰安,记得那已经是一个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从南天门开始往上爬,副处长正当年,感觉浑身的力气用不完,在爬山的过程中一口气都不歇,也不管我的体力能否吃得消,头不回地往上爬,用了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达到了泰山顶上,到了玉皇顶天还没黑下来,我们花钱在哪里照了一张照片,处长让我写回执地址,自己边写边想着能寄给我们吗?从玉皇顶下来天已经黑了,到哪里以后我才知道,处长的想法是晚上住在那里,等第二天看日出。晚上住在山顶上的一个招待所里,一间屋子里面住二十个人,被子和褥子散发着一股臭味,没办法也只好忍着。遗憾的是第二天清晨我们出去看到的是满天的大雾,知道看不到日出了,赶紧退了租借的大衣,抓紧时间往山下赶去,从泰安到济南下车时自己的腿不会打弯了,两条腿整整疼了半个月。
这次陪着业务再一次来到这里,岱庙是我这么多次到访的第一次参观,跟着讲解员一路走去,听到那些闻所未闻的历史,自己就在想为何自己就没来到这里哪?几千年来皇帝登泰山这是第一站,在这稍作休息便直奔泰山而去,这里也就有了众多历史故事,而自己却把这个必去的景点疏漏,可见自己的无知。
晚上我们在泰山具有特色的饭店里品尝着泰山特色饭菜,再一次勾起我当年的回忆,全省首届职工消费合作社我是组织者之一,受领导委托打前站,迎接小城参展的各个单位的同时,帮助布展和联系买家,也就是在那里我第一次接受兄弟单位的款待,泰山著名的菜“泰山三美”自己是第一次吃,这三美没有别的特别花样,所谓的三美就是泰安特有的白菜、豆腐和水,是一个纯地道的素菜,但是作的味道确实令人难忘。这次自己主动要了这道菜,一同前来的业务关系品尝后给予高度的评价。
泰山也安装了前后山两条索道,对于像我这样已经腿脚不利索的人来说,登泰山已经不成问题,缆车上缆车下根本不需要你汗流浃背,更何况这一行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自己也就加入进去,就像曾经的业务单位同志感受的那样,他说:在他的感受中泰山是一个无比险要的大山,不然怎能称为“五岳之首”,但是自己亲临这里却没有了宏伟和博大的感觉。我告诉他这完全归罪于缆车的兴建,当然现在自己感谢这缆车再一次满足我登山的愿望的实现。
泰安已经向我们居住的那个小城一样在飞速的发展,政府广场的宏大,林立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都告诉人们这里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城市,虽然泰山依然耸立在那里,但是这里的人们已经将这座城市与这座盛名以久的山峰融入了自己生命之中,但是泰安在我的记忆中依然还是最初的那个纯朴的泰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