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夏榆散文集《白天遇见黑暗》之二

(2009-11-02 00:06:56)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黑暗之歌》是作家夏榆散文集《白天遇见黑暗》一书中的第一篇,我自己觉得也是作者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这篇散文被《中国作家的精神幻想史散文卷2》收录,也就是在这一篇散文看后自己有了对夏榆关注的兴致,我觉得他把黑暗和对黑暗的恐惧写得出神入化,写的简洁真实,我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文字。

    在我看来这篇作品是作者写自己参加工作到离开矿井的一个生活简历,在文章中作者直白的写了自己能够坚守在矿井的动力是什么,又为何离开矿井“云游四海”,这都真实地再现了年轻人,内心充满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看似文字在不经意间,但是我们掩卷而思,我们会感受到作者铭刻在内心里的这一切。

    作者一上来就写道:“我从局所到矿井的途中要经过俱乐部。从俱乐部后院敞开的大铁门能看到文工团的人。空旷的场院里文工团相貌英俊的男女青年在阳光下聚集在一起,有的在练声,有的正在吹着手里的乐器,也有的在闲聊。他们三五成群,面对一堵灰色陈旧的墙壁各自站开,从他们胸腔发出来的声音高亢不断地在俱乐部上空回荡。低音提琴和高音小号旨在出来的低音和尖利的乐声交响环绕轮番盘旋。在我看来这些人气质优雅神情骄傲,他们相貌英俊服饰洁净,他们面容欢乐表情幸福。

    如果我有对人生幸福的理想,文工团就是。我经常看着那些人,有时在俱乐部后院空旷的草地,有时在俱乐部前厅辉煌的舞台,看他们自有歌唱从轻表演,看他们享受阳光的照耀享受听者热情的欢呼和掌声。还有他们能自由地跟异性交往,他们恋爱,随心所欲根喜爱的人在一起,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人生幸福的典范。”

    这是一个很真实地感觉,这也是像我们这样同龄人才会体会到的事情,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别说是矿区,就是城市里也是很少文化体育活动,对于儿童来说也都是一些最简单得晚的项目,扇纸牌、弹杏瓠、弹玻璃球等等,对于青年人也就如同作者写得那样子,赋予一种幻想,在幻想中满足自己孤独的心灵。

    那也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时期,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距离范围之外的交往,那时候别说是矿区,在城市里看到文工团员心里也同样泛起其内心的一种“躁动”,这是人性中的一个不能掩饰的情绪,过去是不敢说,也不愿意承认,现在我们从那个时代走了过来,也经历了生活中必须经历过的男婚女嫁的过程,这些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在作者的感觉中这些文工团员就是他的精神寄托,每天从哪里走过,看到他们从内心里就有一种冲动,就有一种向往,这也就是一种能呆下去的动力。但是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即使他的动力也是他最终知道这些都是自己的一种奢望而愤然离开的理由。就像作者在文章中写到的那样:“看到文工团的人,我就无法满意自己活命的方式。我憎恨自己的工作,憎恨的理由是它的远离人迹和暗无天日以及无限的漫长。”

    而作者真实的工作情况却像作者自己描述的那样:“我在阴暗落满灰尘的工房换上结满汗碱坚如铠甲的工装,从灯房睡眼惺忪满脸脏污的女孩子手里领取矿灯,跟那些面孔如石沉默如土的窑工走向山梁的矿井。我坐缆车到达坑底,再由坑底穿越幽深曲折的巷道,走向劳作的工场。矿井的巷道纵横交错,蜿蜒延伸,那写在地腹中的巷道出现在地形图上的样子如同人体纵横交错的血脉。我进入得越深,离人间的生活越远,离尘世的气息越远。”

    作者之后简要地介绍了他的家庭,一个酗酒成瘾的父亲,父亲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支离破碎了,可怜巴巴的母亲,为了尽快离开他的父亲,为了能获取与之抗争的权利,他辍学当了一名矿工,母亲为此伤心至极。第一个月的工资拿到以后,交给了母亲。他却和同事们喝得不省人事,被人抬回了家。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母亲手在他身边不停的抹泪,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我最记恨父亲的这种酗酒恶习,而自己却成为了父亲的一种复制。当然写这些也是印证矿工的生活单调,无所事事,只能借酒消愁了。

    之后他写了自己喜欢上摇滚乐,他的高中同学与他一样沉迷在自己的歌声中,作者自己写道,每次看到文工团里面的那个沙球手,他就从内心里有一种幸福和满足感,他喜欢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但这些感受也只是埋藏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了他生活的动力。

    最后作者写出了他离开矿井的原因,对黑暗的一种发自内心里的恐怖,对伤亡事故的频发,造成的伤残和死亡事故的恶性刺激,引起了他内心的抵触。当他亲眼看到矿工们抬着他的最好的同学往外走的时候,当他走出矿井,在医院里看到已经被缠上红色裹布的同学永远的离开了他,这也许是他最终选择离开的最真实的理由。作者在最后写道:“一个人的死换取了另一个人的生。那时候我告别了矿井,也告别了我心中的爱情,让自己成为一个彻底的不妥协的漂流者。”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对生命的一种渴望和敬畏。通过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珍爱生命,愉快的过好每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