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775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对和对应---参观《刘传宝、王伟业2009艺术档案展

(2009-08-02 06:22:46)
标签:

杂谈

分类: 音评影论

    刘传宝和王伟业已经不是陌生人,他们在小城艺术圈子里的已经是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次在青岛展览馆举办的两位画家的2009艺术档案的展览,冠名为《应对对应---刘传宝、王伟业2009艺术档案》,给人的感觉对应与应对像是一个哲学命题,其实细细想去这更是一个学术用语,应对是泛指我们现实社会中艺术的发展与现实社会的一种集体诉求中的一种趋势,而对应则是艺术家们在这个时期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对艺术的一种发展自我理解,这是一个严肃的学术性课题,也证明艺术家们现阶段的一种状态。

    也就在这次展览会举办的前夜,我们在小城艺术家们刚刚开业的一个会所里,大家刚刚见面,而且用艺术家特有的豪爽方式进行过交流,但是,你把艺术家的那种豪放当成是他们艺术才华的显露,那就是大错特错,在这里你见到过的那种豪放,就不是艺术家创作室的真实,你驻足在他们的作品前面,你会发现你感觉的那些情愫,不过是艺术家所展示出他们情感中的冰山一角,他们用构图和色彩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那些东西。

    也许自己被他们的真诚所感染,也许自己在酒精的作用下,放弃了固有的“矜持”,随着艺术家们的热情和豪放,尽情的展示了自己,事后可以说有一种“负疚”的感觉,但是这就是在长期的压抑下,扭曲变形的自己。当我站在他们的画前,特别是刘传宝的画前,我看到了一个自我挣扎的我,那些画像就是我灵魂的外露。

    其实,圈子里知道我的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更多的是一个“八品”,像契克夫小说里的人物一样,唯唯诺诺,俯首帖耳,“有板有眼”,知道这也是艺术家们不为称道的地方,但是自己还好,有几个不错的艺术家的朋友,让他们能够在他们的忍耐之下,融进我这个门外汉。我一直相信真诚是打动每一个人的利器,学会包容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前提,取长补短是与之角场交往的一种姿态。

    这次展览的开幕式自己有幸被约请参加,其实,两位画家的绘画作品早在这之前已经看到过,特别是刘传宝的画风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那特有的内心挣脱力量表现在人物的不同姿态中,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在他的画中得以充分的体现,画家把人内心灵魂用他的特有表现手法展示给观众,展示出了灵魂与欲望的诉求。但是这次画展我又看到了刘传宝不同风格的作品,山水画风景画让我了解了画家的不同一面,那种恬静,那种柔美,那种内心的平和跃然在画布上,让人感到急风暴雨后的那种宁静。而他的城市系列我感受到了他对现代城市的一种排斥,他的色调和布局,给我们一种压抑和窒息的感觉,也许这也是画家的感觉。在画家笔下现代城市的的布局就是一些生冷的高楼布局,第一的感觉就是水泥森林。

    王伟业的画风与刘传宝有所不同,我们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对艺术表现历史的一种方式,他的两幅《六八年的那片云》系列,那些目无表情的孩子,折射出画家对那个愚昧时期的一种理解,木讷的表情,无助的眼神于胸前挂着的像章成为了最耀眼的对比。参展作品《城市梦游者2》同样也是表达画家对精神欲望诉求的一种理解,灵魂与梦境都是赤裸裸的,飘逸在这个城市的上空,涌动在这个城市居民的内心深处。而他的渔港与渔村系列,在我看是彰显作家艺术功底的作品,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浓郁气息,现实在这里变得恬静与美好。而他的山西裂变献出画家细腻的技法,于对中国国画中的空灵的一种理解和运用。我同意一些人把王伟业定位于以油画传统技法见长的艺术家的说法

    我同意梁克刚先生为这次画展写的评语中对王伟业的评价,他写道:“后来伟业中年喜得爱女,创作的主体一下子转到了尚在襁褓中女儿的身上,很快创作出一批洋溢着舔犊深情的作品,画面上总有一双慈祥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看到这样的作品你是无法拒绝他把那样一种真实而诚挚的情绪与感染传递给你而引发对你人生、亲情的重新思考。”在这次画展上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幅画作就是王伟业的那幅襁褓中婴儿的绘画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日遐想
后一篇:欢快的周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