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情绪不好说

(2009-05-15 06:43:59)
分类: 杂谈闲侃
  人在社会上就要与人交往,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既然要与人交往,就可能同各类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其实说性格不同,倒不如说水平不同,毕竟性格也被后天的文化所制约,所谓的文化或水平也就是看一个人的自制能力。
  人自出生以后便与人交往,第一个交往的人就是养育我们的母亲,其后则是父亲和兄弟等等,随着自己的长大,周围的邻里的同伴,也是我们交往的对象,当然那个时候的交往是一种原始本能的状态,毕竟我们是群居动物,这一点不需要任何人去教授。
  但是随着自己性格的不断“完善”,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取舍,愿意和谁在一起,不愿意接触的人,都在自己的感觉中形成,也就是自己有了择优的最初标准。说实话,自己这种标准很宽泛,基本上不是非常让自己看不惯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所以自发小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广交朋友的习惯,有喜有悲。
  大多数少儿时的朋友,在那个阶段都可以说是良民,他们都在部队大院里的军人家庭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正统和本分,所以家里面的大人也很少去过问接触的同学或朋友,大人相信他们都是一些听话的孩子。到现在看来大人的判断没有错误,确实是一些听话的孩子,甚至听话听到了一种接近“婊”的状态。
  当然也不否认,在那个时候也接触了一些脑子比咱大的孩子,用大人的话说是:“不良少年。”其实我没有别的感觉,倒是感觉他们没有什么毛病,讲义气,重感情,敢做敢当。其实这也是自己幼稚造成的印象,他们的做法确实是一种危险的举动,但是自己没有分辨能力,感觉跟他们玩更有意思。自己小时候也接触了这样几个“不良少年”,自己长大以后听说,其中有一两个成人以后因犯法被判重刑,那些人曾经是自己儿时称兄道弟的朋友。
  我们那个时代,大人对孩子的要求标准没有现在那么高,第一个就是听话,不如说乖巧,俯首帖耳,当一个听话的孩子,这一点自己最欠缺,总是让家里大人头痛不已,他们也没有办法,天生就是这个爱闹的性格,闲不住,一不小心就把好孩子给惹怒了,老师和孩子的家长不定时就找到家里告状,成为了大人的心头之患;爱学习,学习成绩可以让家长有颜面,这一点我是让家长丢尽了颜面,以至于他们都害怕参加家长会,总以种种借口不去参加,这正迎合了我的想法,不然每次家长会以后,自己的皮肉都会惨遭蹂躏;爱劳动,这一点大人非常得放心,人总是这样,有所长必有所短,学习不好,又不听话,但是劳动态度超好,每次参加学校的各项劳动,总会赢得最好的美誉,天生就是一个出大力的命。
  参加了工作与人交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时期的交往方法已经不能用了,面对的是一些比自己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也面对着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的人,不敢在他们面前使性子,即使自己装,也装的很虔诚的样子,这是一个进入社会第一步的真实。也不敢与他们交往的更深,即使在单身宿舍里,几个光棍在一起也不敢往深处交往,因为感觉他们太老道了。在随后的工作时间里不断地磨练自己,在一次次挫折中总结经验,学会了容忍和圆滑,就像海浪抹平了带着棱角的礁石一样。当然也知道与那种人可以交往,也学会了躲避那些人,自我保护是人的一种本能。
  现在自己已经到了让年轻人不敢妄为的年纪,见识过太多的两面性的东西,也了解了这些现象的背后所发生的事情,用俗谚来说就是:见怪不怪。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性格所在,他们的表现与他们所经历的事情直接有关联,评判的标准不是我们通认得那些约定俗成,表现给我们的千变万化,但是内涵是有他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我们界定的好与坏的标准。
  很多人在特定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表情或神态,绝对不是他平时的一贯表现出来的神态,他可能假借着某一个特定的因素,把内心中一个最隐秘的东西展示了一下,但决非是他一贯的表现,通过这种表现我们知道人的两面性。
  其实,人的两面性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现在社会让更多的人把自己隐蔽起来,为的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有一席生存之地,但是他们的这种刻意压抑,最终会在一个他自己意想不到场合发泄出来,即使他们表现得让很多人惊异,但是我知道这种发泄的根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写两个朋友
后一篇:打“女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