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感悟生活 |
住院系列之六
病床遐想(之二)
得了这场小病,有时间在床上想一些事情,加上胡乱看了一些东西,感觉有所悟。其实也算不上是悟,不过是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有些想开,觉得自己犯这个毛病与自己内心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关,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一个人,特别像我这个即将革命成功的人,很多事情不应该再去考虑了,到现在调整自己的思路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路已经走过了,自己竟忘了,开始寻求一条新路,那才是走向了歧路。
人活得要真实一点,特别是到这样一个时候,性格也算基本成型了,做事的方法别人也基本了解了,真实和坦诚的活着就完全可以,创新不是我们寻求的路子。虽然这样的想法会让人觉得是一种守旧,对于摸爬滚打过来的人,应该知道那就是你的一个高度,你也就停留在那里足以,改变就留给后人去研究,与你无关了。
有一位很有文学天赋的朋友,一起参加玩文字的游戏,因为他特有的文字和思路,特别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当然也受到吹捧,不能说时下他有多走红,但是他的人气指数不可小视,包括正规作家也不得不承认他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字表达特点,也许这种赞誉之词讲得过多了,给他自己带来了压力,他的内心非常想往循规蹈矩上发展,想往正规写作的道路上发展,想融入文艺界的圈子。
其实,这才是他想错了的一步,在随后的文章里,渐渐地按作家的要求,把自己的特长掩埋起来,讲一些道理,说一些正经事情,这倒好,不仅没有收到成效,倒是让不少读者失望,感觉有点邯郸学步的意味。弄得我这位朋友郁闷得很。问题不在于他不努力,而是他背离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特色就是你吸引读者的利器,就是创作的生命活力所在。
就当一个真实的自己没有什么不好,既然你不想成为一个文化圈里面公认的人,你的文字不过是你茶余饭后的一种赋闲调侃,对于你的文字的“粉丝”全当成票友足以。这是相互之间的一种默契,他们喜欢你打破逻辑关系的故事和情节,而你则在他们的吹捧中找到一种虚荣的满足,也算是过了业余作家的瘾。
想必自己前些日子苦于自己的事业,同样是犯了摆错位置的错误,自己把自己太当一回事情,用朋友的一句话:“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行的人,实际上什么都不行。”说的有道理,一个人能力有限,很有可能你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你的才能,兴许你适应这项工作,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千头万绪,你总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行吧。能干好自己熟悉的一件事情就足以。
其实类似的事例真的不少,自己竟然把这些忘的是一干二净,记得那年到京城的医院里看望自己的一位朋友,他经历了很多的坎坷,这些坎坷本不应该是他承担的,但是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当时作为副手的他不得不为他的领导背起了这个黑锅,他深有感触地说道:“你说咱这是为了什么?假如我能在其中为自己的家里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也算是认了。为了一个工作的失误,所有的都让我一个人承担下来,把你之前所有的付出一笔勾销。”我知道问题出于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多,招了小人的暗算。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在历史的发展中,显现出它真实的一面,领导知道了原来事情的真实,把蒙冤的朋友重新分配了工作。
自己的能力现在看来也就是眼下这点事情了,什么远大的志向,那才是这个年纪最忌讳的事情,远大志向在我看来最关键的是身体健康,没有了身体,自然也就没有了从事工作的可能性,当然也就没有了干好这些事情的动力。假如你现在还有能力驾驭整体的工作进程,你就按着你已有的方式去驾驭,假如你已经没有能力或者力不从心,也不必去强撑着,何苦?年轻人的胆识和魄力永远比你强,要坚信这个信条。
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一种消极,而是最大的积极,这就叫:“量入为出”,这就叫“科学化运作”。自己这阵子犯的高血压病,就是因为不自量力而造成的一种精神压力所致,违背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忘记了现实情况的实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