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拜年

(2009-01-30 00:00:42)
分类: 节日遐思

    拜年是新春佳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把问候和感激,以及鼓励和鞭策带到亲人、朋友处,也是拉近人与人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它摈弃了很多前嫌,用一种宽容,包涵了曾经有过的不愉快,它像是一种融化剂,也许拜年的意义就在于此。

    自己在上高中时,不知道拜年的意义所在,感觉是凑热闹,到同学家里拜年,一个是了解同学家里的情况,第二个就是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因为平时很少与他们沟通,实际上自己想到的这些根本不起作用,从同学那里出来,感觉人家也很为难的样子,那时候“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非常盛行,特别是到女同学家里,她们的表情似乎多了一些为难。后来知道像我这样单纯和不开窍的人,与其他同学一起不过是一个陪衬,是一些男同学对那些女同学有自己心里的想法。

    参加工作以后,曾跟着同事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初三之前到师傅家、领导家、同事家拜年,特别是师傅家,那是必须第一个要去的,过去认一个师傅,就如同认了一个父亲差不多,在单位你的表现领导不会亲自去了解你,他们对你的看法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师傅来了解,所以师傅家里不仅要去,而且要有所表示,感谢师傅的栽培。很遗憾我的师傅在我离开那个单位以后因病去世了。

    领导家也是必去的一个地方,虽然自己心里面不太情愿到那里去,平时自己与领导接触的少,同时也从心里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到领导家无非是想拉近关系,得到“重任”,实际上自己知道,无论你有多大本事,在计划经济年代里用人的方法主要是论资排辈,一个刚刚到单位的小毛头,和军队中入伍时间不长的“新兵蛋子”一样。还好每次去只是象征性的站一下,不敢多坐,知道领导很忙,从领导家里面出来,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至于到同事家里面就无所谓了,特别是关系比较不错的同事,到他们家里真的很开心,不仅能品尝到他们家里的丰盛饭菜,而且还能进一步拉近相互间的友好关系。现在想一下,那时候人还是非常的朴实,心里面想的与说的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不需要去防备什么人,关系既简单又明了。不像现如今的“话到嘴边说半句,未可全抛一片心”,让人不知道你心里在想着什么。

    自己到了这个单位,当了所谓的负责人,对拜年的事情做了调整,也当着全体员工的面讲了自己的想法,同事们之间的相互拜年,领导给员工拜年,同事与同事之间拜年,不允许给领导拜年。领导给同事拜年,主要是了解同事们的思想情况和家里面的实际情况。另外,单位工作的好坏主要是员工们的努力,拜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登门感谢。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

    而我自己近几年,把关注点也逐渐的调整在一些退休的老同事和老领导上面,特别是那些已经过世的老同事和老领导的家里面。包括自己身边真正有困难的同事和朋友那里,把拜年变为一种送去安抚和温暖的活动,自己知道他们是最需要有人去关心和帮助的。

    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实情况,就是“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的现实,一些人在领导在位期间,知道他们有权有势,可利用他们的势力走捷径。所以,尽奴颜婢膝之能事,甘愿成为奴仆为他们尽“孝心”,当然回报给他们的同样是加官进爵。但是,当这些领导退出领导岗位以后,那些“龟孙子”跑得无影无踪。那些领导明白了这些事情也只能无奈的长叹一口气,深知自己被忽悠的现实。当这些人去世以后,家里面真的可以形容成门可罗雀。

    有人说我的做法是老糊涂了,我不管这一套,干好自己的工作是最好的讲政治,也是对领导最大的负责任,他们现在有权有有势不乏身边仰慕者,我知道他们将来的那种顿悟,与曾经的那些领导一样,我清楚地记得一位曾经的领导深有感触地说道:“我真的瞎了眼,用了这样的人。”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为何在位期间不去想到这些哪?

    按自己设定的路走下去,让别人去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在年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