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万物皆于其中经过的东西;它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势下永生的意志——即物自体,因而是不灭的——显示其虽尽努力,但却无效;它是动因,由于它的作用,在每一瞬间,我们所掌握的一切事物都在向无转变,并且在丧失它们所具有的任何真正的价值。”这是叔本华在他的《论生存之虚伪》说过的一段话,自己在农历大年三十早晨起来后,想起来这句话,节是什么?我想就是叔本华说得那样,是其中经过的东西,一种周而复始,它处于动因状态。
这些年来对年的感觉越来越平淡,也许这是一种衰老的表现,也许是对事件的思考以后的一种“顿悟”,总之心里面与之在自己的记忆中有着巨大的差距,并非自己不曾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对这样的时间和公认为节的日子的那种企盼和兴奋,自己知道在这样的日子里,你能感受的东西与之平常有着绝然不同的感受,一种亢奋不由自主,也许你认为这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但是那确实节有着它本身的意义所在。
过节的记忆自己并没有消失,它印刻在自己心灵的深处,这是一种习俗,同样这也是一个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必要的形式,这是凝聚的一种最好的假借。记得最早的时候,家家户户忙年都会忙到三十这一天,基本上大人已经被累的到了极致,孩子们盼年的心情也会像大人一样,急不可耐。恨不得从早晨开始起就立刻进入过年的氛围,知道真正意义的年是从年夜饭开始,之前都是一种蕴酿。
而自己三十这一天起得非常之早,感觉是失眠了,这是若干年来的首次,自己知道是昨夜孩子组织看大片所造成的一种精神亢奋。也许是晚上大量喝茶造成的迷走神经兴奋的关系,总之一夜翻来覆去,脑子里一直在想着那部片子的观后感的写法,竟然在梦里面把这篇东西的框架给写好了,分了三个部分。
自己醒来后,坐在电脑旁在回忆梦中所想到的那些部分,竟然忘得一干二净,但是看到的那些电影情节依然记忆犹新,趴在电脑上一气呵成了自己的观后感,虽然写得不是很到位,但这毕竟是自己的感受的流露,心里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为什么自己要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正是因为你曾有过的强烈感受,假如你不及时地记录下来,当你过后再想去记录这些时,你会发现曾有过那种激动,变得没有如此强烈了,因为你的心情不再会像当时那样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
家人起来已经快八点了,早饭依然是自己最喜欢的早饭之一——面条,热汤加上热饭会把身体内部的寒气给赶走,觉得一天都会享用早晨起来摄入的热量,多少年来自己的这种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家人,不复杂,还有“奇效”,所以这些年里自己早餐中,面条成为了最佳食品之一。
早饭后,前几天曾经想过的一个主题,自己一直没写,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感,索兴又趴在了电脑前,先是在网上浏览一番,之后进入感觉状态,再之后把感觉记录下来,原来的想法经过了时间的磨练,觉得发生了变化,自己笔下所表述的东西,与之前两天想写的那些东西有较大的出入,感觉时间是改变自己观念的一种必然,要不然你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要不然你的感觉在削弱,已经觉得无所谓了。
写完了这个小感觉以后,回到客厅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也确实没有吸引你眼球的片子,都在那里营造过年的气氛,一看就觉得很假,但又没别的东西可看,躺在沙发上在想一些事情,只有家人和孩子从身边不停的走过,她们在准备回公公家的物品。
下午四点回到老父亲家,一阵忙碌,丰盛的一桌饭菜就摆好了,像以往一样六点多一点晚饭开始,向老人敬酒,祝他们健康长寿,向孩子们敬酒,祝他们学业有成,场面其乐融融。晚饭时间今年感觉已经有所延长,七点三十分前晚饭结束,包括洗漱整理打扫卫生。一切就绪起身告辞,回到家中晚上八点整。
春节晚会依然还是那样,场面宏大,演员居多,上品节目少得可怜,更多的节目不堪入目,鸡皮疙瘩一身一身的起,知道这叫肉麻,没办法。
感觉今年的鞭炮声较去年相比有所减少,去年感觉是震耳欲聋,今年是星星点点,倒是清静了不少,家人因忙年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晚会敲过新年钟声便上床睡觉了,自己坐在这里把这一天的行踪记述下来,用这种方式迎接新春的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