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朋友工作调动

(2008-07-07 04:29:16)
分类: 职场论道
  朋友从远方来电话,告诉我他的工作将有变动,我在这边为他祝贺,毕竟是上了一个台阶,但听那边的口气不是很高兴,而且责问我:“这事情还有什么祝贺的?”话外之音感觉是嫌我幸灾乐祸,自己知道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感情表述方法,毕竟在这个岗位上干了若干年,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到了晚上自己借着酒劲,又拨通了朋友的电话,坦诚地讲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他不要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有得必有失,而且以我个人的观点,这种调动对于他的未来是一件好事情,从我心里都羡慕他的调动,现在的离开可以说是“急流勇退”,在他的工作业绩最高点上离开,也算是留下浓重的一笔。
  放下电话自己在想,我在这个行当一干就是十几年,不说是对这项工作知根知底,但这里面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足以让你身心疲惫。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这是一个讲求关系的社会,同样也是面临个性化选择的社会,完全不同于外人来看的是一个“政策性”的工作,所有的都在市场化中显现。
  即使这项工作带有很大的公益性,但是对于参加者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这项工作的内涵,他们对这项工作的要求,与他们内心的期望值成正比。所以,要求你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至于同商业保险的要求去做,服务的规范化,业务的简洁化,计划的可行化,这些都摆在你的面前,你被市场化的进程推着走,同时也被“卷入”其中。
  一些人只看到我们“风光”的一面,但是其中的苦处是外人不了解的,市场的多变,利益的感觉差别,官僚主义的盛行,都成为制约这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市场的多元化选择,商业保险回归人性化的管理,使我们原有的“优势”,变得荡然无存,投保单位和投保人的选择同样也趋向于多元化,这些都形成了对业务发展的挑战。
  如履薄冰的生存方式已经让人疲惫不堪,离开的想法早在几年以前就有了,但是现实的问题就是,当外人看到你工作的艰难,他们是绝技不会冒然地来到这里做探试性的选择,他们知道这里同样也是泥潭,同样充满着变数,为此他们想尽办法地躲避,在“宁毁一个干部,不毁一个单位”的前提下,就这样一直到了现在。所以说,每当我听到同行的人工作变动时,自己真得从内心羡慕他们。
  自己知道他们内心不爽的原因,这与个人内心想的东西有关,像自己的私利太多,单位是党的,人也是党的,你在那里负责,是党需要你在那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完成党交给你的重任,在负责的大环境中,你得到了一些特殊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的享用,是有相对应的制约,超出了这些就会得到惩罚,就像我常说得那样,利益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所向披靡,用不好自毁前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是比比皆是?
  离开是痛苦的,这可能源于自己对工作的留恋,源于同志们朝夕相处产生的深厚感情,这些我们都可以理解,自己工作的业绩已经证明了你的能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我们的继任者会比我们干得更出色。自己经常有黔驴技穷的感觉,看到年轻人的那股冲劲,自己从心里希望他们的崛起。
  当然,也许站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感觉就不一样,自己的心态与朋友的心态也不同,感觉他没有身心疲惫的迹象。他的工作环境也与我们不一样,所以这种失落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现在来看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将来他会发现,在我们的感觉失掉的东西,是因祸得福的事情。
  在一个崭新的环境中,逐渐地去适应,当自己重新找到平静的感觉时,我们回过头来看自己曾经的想法,我们会坦然地吐出一口气,感觉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而是得到了更多的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