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闲侃 |
自己不知道为何总是想到,我们人类在大千世界中非常的渺小,我喜欢用“渺小得像一粒尘埃”来形容,就像我们看蚂蚁一样,蚂蚁在那里忙碌着,迥然有序,但是我们人类看他们却是那样的渺小,依此类推就感觉人的渺小。
这次川北大地震,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束手无策,任期宰割和蹂躏,我们毫无办法,从这一点上再一次感受了人类的无助和渺小,虽然我们曾经是那样的自负和“嚣张”,我们无疑为近代自然科学已经能上天入地,我们的原子弹能够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好像是我们无所不能,好像自然科学能规避自然灾害,岂不知我们人类的自负,最终是让大自然的神秘的力量而嘲弄,我们无法胜天,更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
“自以为是——这是我们天生的弊病。一切生物中最脆弱、最易损失的是人,同时,人也是最骄傲自大的。他感觉到、看到自己居住在世界的污泥和粪便中;陷于宇宙的最坏、最无生气、最迟钝的部分上;居住在世界这所房子的最底层,最远离天穹;人具有动物的这三种最坏的处境。在他的想象中,他设想自己在月亮的轨道之上,把蓝天放在自己脚下。他正是用这种妄想,想象自己与上帝平等,赋予自己神圣的特性,使自己有别于其他生物,把其他生物的份额掏出来给自己的伙伴,在他们中间分配他认为合适的机能和能力。他怎么能靠自己理性的力量,认识动物秘密的内心激动呢?他凭什么把我们与它们相比较,而认为愚蠢属于他们呢?”这是蒙台涅在他的《散文集》中写道的。人类的自负就是这样的繁殖出来,但是现实发生的一切,证明了我们的自负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我们在自欺欺人。
前几天买了一本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撰写的一本科普读物《万物简史》,在这本书里面自己找到了人像尘埃的一种解释,作者用更科学的方法,将人类与这个世界作了我认为是精准的比喻,他把人类的构成还原到原子的状态,这种状态在我看来就是“尘埃”状态,在这里我想到了老子的“大而无外和小而无内”的哲学观念,在这里我将作者的精辟论述摘录下来,与博友们共同分享。
“欢迎,欢迎。恭喜,恭喜。我很高兴,你居然成功了。我知道,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事实上,我认为比你知道的还要难一些。”
“首先,你现在来到这个世界,几万亿个游离的原子不得不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以复杂而又奇特的方式创造了你。这种安排非常专门,非常特别,过去从未有过,存在仅此一回。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希望)这些小粒子将任劳任怨地进行几十亿次的巧妙合作,把你保持完好,让你经历极其惬意而又通常未被充分赏识的状态,那就是生存。”
“为什么原子这样自找麻烦,这还搞不大清楚。形成你,对原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心旷神怡的事情。尽管它们如此全神贯注,组成你的原子其实对你并不在乎──实际上甚至不知道你在哪里。它们实际上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它们毕竟是没有脑子的粒子,连自己也没有生命。(要是你拿起一把镊子,把原子一个一个从你的身上夹下来,你就会变成一大堆细微的原子尘土,其中那个原子液从未有过生命,而它们又都曾是你的组成部分,这是个挺有意思的想法。)然而,在你生存期间,它们都负担着同一个任务:使你成为你。”
“原子的心思很活。它们的献身时刻悠忽而过──简直是悠忽而过,这是个坏消息。连寿命很长的人也总共只活大约65万个小时。而当那个不太遥远的终结点火焰图谋个别的终点飞快地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由于未知的原因,你的原子们将宣告你生命的结束。然后散伙,悄然离去成为别的东西。你也就到此为止。”
“不过,这事儿还是发生了,你可以感到高兴。总的来说,据我们所知,这类事情在宇宙别的地方是没有的。这的确很怪,原子们如此大方、如此协调地聚集在一起,构成地球上的生物,而同一批原子在别处是不肯这么做的。不说别的,从化学的角度来说,生命只有这个世界才有,真是不可思议:碳、氮、一点儿钙、一点儿硫,再加上一点儿很普通的别的元素──在任何普通药房里都找得着的东西──这些就是你的全部需要。原子们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他们形成了你。当然,这正是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