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音评影论 |
一个小人物的不平凡的一生
──观国产故事片《立春》有感
顾长卫导演的故事片《孔雀》留给了自己的深刻的印象,在音像店看到了他编导的“时代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立春》,没加思索就买了回来,也在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片子,和《孔雀》一样,留给了我无尽的思索和感动。
这同样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城里发生的故事,主人公王彩玲是一个小学的音乐教师(由蒋文丽扮演),其貌不扬的王彩玲虽然工作在一个偏远的小城里,但是上苍赐予了她一幅天籁般的嗓音,她的嗓音从那个小城的广播里播出以后,深深打动着小城钢厂里的一位“歌唱爱好者”周瑜,身为平民的他,竟自己找到学校,找到了王彩玲,要求拜她为师,学习美声唱法,但是心气很高的王彩玲,一心想到北京发展,没有答应。
然而,一心想调到北京的王彩玲,事情并没有像她想得那样简单,每次到北京找到帮她办理户口的人,都以这样和那样的理由回绝了,她只好心情沉重地回到偏远小城的学校继续她的教课,而在这时周瑜锲而不舍地来到学校,找到王彩玲要求学习,王彩玲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令王彩玲意想不到的事,周瑜来找王彩玲学歌是假,想和她谈情说爱是真。一同陪他来的还有周瑜的朋友黄四宝,一个相貌帅气的小伙子,一个业余画家,也是一个屡次考试,屡次名落孙山的人。
王彩玲在同他们的交往中,她更看好作为画家的黄四宝,导演这样的去表现,比较符合男女青年的内心真实,毕竟周瑜是相貌一般,而黄四宝却有着和王彩玲共同的境遇,王彩玲对黄四宝打开了感情的闸门,竟同意了黄四宝为她画人体的要求,王彩玲误以为黄四宝也开始对她有了那种情感,在画完人体以后,经冒然地答应了黄四宝的请求,一起私奔到北京。在通往北京的列车上,王彩玲情深意切地问黄四宝,能否对她负责任,岂不知黄四宝根本没往这方面去想,她是在利用王彩玲的关系,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无疑是对王彩玲的一次沉痛打击。
镜头切换到北京车站,没有两个人的身影,只有王彩玲心灰意冷的表情,在北京期间的四处寻求工作,都因没有北京户口或人满为患,拒绝了王彩玲的工作要求,竟然连想当一个临时工的请求都实现不了,黯然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城。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已经躺下的王彩玲听到了敲门的声音,开门见到喝得烂醉的黄四宝,出于内心那点尚未熄灭的情感之火,她迎着巨大的压力,把他留了下来,并将自己的贞操献给了黄四宝。镜头没有刻意的表现床上的戏,而是,用了导演特有的表现方式来反映王彩玲的心情,第二天早晨,王彩玲带着幸福的微笑,找出一条预示成熟的黄丝巾记载了脖子上,在给学生上课时,心情愉悦的她唱着欢快地意大利歌剧。
作为观众看到这时都会为她得到的爱情而高兴,但是假如都是这样的结果,就不会是著名导演的风格,让观众意想不到的情节突然放在你的面前,把故事情节带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正当王彩玲为了感受到的那种爱情而欢快地歌唱时,窗外想起了黄四宝疯狂的呼喊声,全校的学生都从课堂里跑了出来,当王彩玲战战兢兢地站在黄四宝的面前时,歇斯底里的黄四宝竟然辱骂她,说他诱奸了自己,将王彩玲狠狠地推倒在地上。
可想而知这样的打击对一个涉世不深的女人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心灰意冷的她,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死,夜晚她穿上了为自己缝制的演出用的晚礼服,爬上楼顶的高处,一跃跳了下去。
不要以为作为主人公的王彩玲,就此便结束了故事情节,镜头慢慢地摇到了她缠满绷带的手臂和放在旁边的一副拐杖,还有满脸结痂,这是一次与往日的情感的告别,露出的手指头,在钢琴的键盘上单调的按着,给观众对王彩玲抱有巨大的同情。导演从这里开始将王彩玲的情感大门暂时的关闭了起来。
王彩玲跳楼被救起以后,黄四宝跑到了深圳,而这时周瑜又来到了王彩玲的身边,用不道德的方法,骗取了黄四宝家中的钱财,买了两个传呼机,送到了王彩玲的家中,并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向王彩玲作了表述,已经对爱情失去了信心的王彩玲,一口回绝了周瑜的要求。在随后的日子里,王彩玲痊愈以后,离开了学校,到小城的演出机构,他们四处演出,在剧团里最不受群众欢迎的节目就是王彩玲的美声唱法,再一个就是男芭蕾舞演员胡金泉的表演,毕竟在那个偏远的小镇,对这种高雅的艺术,接受起来还要有一个过程。正是这种共同的遭遇,又让王彩玲对胡金港的境遇产生了怜悯。
胡金泉的芭蕾舞情节,被那里的人当成了变性人看待,他备受社会舆论的压力,为此他主动地要求王彩玲嫁给他,而王彩玲看出这位追求者并非真心实意地喜欢她,而是为了社会压力采取的一个权宜之计,王彩玲回绝了胡金泉的求婚,备受社会压力的他,采取了非常手段,将女学生拉到厕所进行猥亵,最终被抓入狱,内心负疚的王彩玲到监狱看他,看到已经精神出了问题的胡金泉,再一次感觉她对胡金泉只是一种同情,而这种同情也随着他的不正常表现而失望了。
就在王彩玲事业最低沉的时候,在她的面前又出现了一对“母女”,母亲告诉王彩玲,她的孩子已经患了重病,不久便会离开人世,但是她女儿一直以来有一个夙愿,就是能到北京参加比赛了却心愿,此时已经没有能力帮助他人的王彩玲,一上来坚决的回绝了母女的请求,但是那个剃成秃头的女孩子,几乎是跪在了她的面前,王彩玲被她的歌声和身世而感动,帮她进京参考,但是王彩玲在北京谁也不认识,她找到帮助她办进北京户口的那个人,要求把剩下的钱还给她,她不办了。剩下的一万多块钱,她放到了母女两个人的手中,告诉她们自己也没有门路,拿着这点钱去疏通一下门路,还好这孩子终于在大奖赛中获得二等奖,她们一起在京城的小旅馆里看着电视,她们激动地哭成了一团。也就在这时,那位获奖的女孩子,一下子跪在了她的面前,向她倒出了真情,她没有患绝症,那位大姐也不是他母亲,而是精心策划的一出戏,真正患病的是她的老师,被屈辱的王彩玲夺门而出,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城。
又是一年的春节到来,她回到了自己在农村的家中,看到生病卧床的父亲和一直牵挂着她那年迈的母亲,心里面的苦水只能自己咽到肚子里,除夕的早晨王彩玲听到了一阵鞭炮的响声,她走出门外,看到老母亲独自一个人正在那里燃放鞭炮,导演把王彩玲那内心的酸楚和老人的担心,表现的是恰到好处,自己的泪水也沿着面颊流下。
为了尽快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主动到婚介所,只图找一个老实本分的男人成家立业,但是婚介所收了钱以后就没了音信,王彩玲想到了收养孤儿的办法,到孤儿院里面收养了一个患有兔唇的孤儿,她负责出钱帮助做了兔唇缝合手术,孩子成为了她的生活中心,影片最后是演王彩玲带着痊愈的孩子,坐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听着华表的钟声响起,她的思绪飞到了,她正站在北京歌舞剧院的舞台上,放声唱着欢快地意大利歌剧,影片缓缓拉上大幕,一行字目映入观众的眼帘,“本篇只献给王彩玲老师”。
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王彩玲为了自己理想的事业,追求了一生,我们看到现实的生活对她是那样的不公,一次次的被欺骗,一次次地从绝望中走出,我们感觉现实对她近似残酷,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她没有在现实面前一蹶不振,而是用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和生活态度,艰难地走着,这也是中国人固有的一种坚强性格,不畏艰难的品质。我想这也是这部片子值得一看的理由。为什么起名为《立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经历了最严酷的寒冬,春天它降幅为从冬天里走过的人们,带给我们希望,带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天地。王彩玲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但是在她内心中的那种渴望,并没有因生活的不幸而放弃,影片最后的意大利歌剧的欢快曲调,告诉了我们这是王彩玲对生活不懈追求的一种充实和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