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读书随感 |
第六部分:人生故事
1、八千里路梦与歌:这是一篇采访岛城著名人物麦子的文章,记述了她采访麦子的情况,叙述了麦子向她叙述的大西北和西藏的情况,总之这是一个硬汉子,他坚强的毅力值得我去学习,但是后来的麦子如何不得而知,想一下他的那些“壮举”足以。
2、成长的烦恼:这又是一篇采访报告,主人翁是年仅十三岁的少年王龙劭侃,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作者把对他的关注点,落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失利上,这是他参加青岛市的一个大赛活动,在所有人认为他势在必得的时候竟意外失手,这让一贯沉浸在成功光环里的他陷入了谷底,但是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主动地与老师和教练交流,认为这次失利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教育。
3、英语时代的孩子们:作者写了几个小城英语大赛获奖人员的情况,写了青岛居民对英语重视的程度,作者认为英语时代的到来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4、一个任何一个豆包的故事:这是写一个企业家创业的故事,这位企业家我也听说过,他的那部长篇小说《海儿》已经上柜了。豆包的故事是这位企业家发奋努力的一个激发点,诚信是企业经营和做人的基本需要,作者对这位企业家的那种吃苦耐劳,那种诚实守信,表示出了自己内心的赞誉。
5、多想走在阳光下:这是一篇写当代社会中出现的变性人的问题,她采访了两位将要变性的男女的相关报道,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列举了专家学者的看法,从语气和笔调上感觉出作者对这种“大胆尝试”保持一种观望状态。
6、漫步地球两极路:这是一篇采访随南极科考队一起前往南极站采访的《工人日报》山东记者站站长孙覆海的采访文章,听孙覆海讲述了到南极和北极的艰难行程。但是我还认识一位是《工人日报》驻青岛记者站的站长,他在西藏工作了十多年,在他的身上也有着很多动人的故事。
7、人间重晚晴:写了几对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个是老年张新农和她的老伴张玉敏;另一个是酷爱书法的老人藏宣衡;最后一个是七十四岁老师郭少山和七十四的女教师王薇,相爱结婚的故事。
尾声:这部书很快就看完了,当我坐在这里把自己的感受记述下来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一段话:“艺术品应该唤醒世人,要有社会与道德的意涵,以作为教化人心的参考教具;作品应该扮演记忆舞台的一个角色,这样才愈能深植入个人的记忆,其教育意义才愈能传递、影响人们的行为。”我感觉这本书就是一个作品,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和语言,去表达内心中那些细腻的情感,使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闪动着灵性的光泽,每一篇都像一粒粒闪着光的珍珠,让感觉将它们串联起来,变成了一串雍容华贵的珍珠项链,把这个艺术品展示在大众面前,我们会为了那串雍容华贵的项链驻足观望,给读懂了她的人,留下美好和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