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音评影论 |
周末家里面清静,回上海继续完成学业的女儿,早早的已经返回了他乡的校园,家里面掌柜的又去干她的老本行,打工补差。家里面只有我一个人,周末不想出去,更不想参加应酬,关掉所有的通信工具,为的是找一个清静。周末自己的一般习惯都是在影像带的陪伴下度过,说句私心的话,对片子的理解程度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搞不好就是制造矛盾的激发点,家里面对影片的要求不同,他们愿意看的张三李四,我是坚决不能忍受,而我喜欢的影片,她们感觉味同嚼蜡,为了找到平衡点,相互让步,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从音像店里买回这盘由王家卫导演和编导的故事影片《蓝莓之夜》,自己最初没拿它当一回事,只是听说这部片子在国外上映时,反映不错,票房也是相当的不错,正赶上春节我在商场里看到了这部片子的影像带,便买了回来。中国导演在国外拍摄电影,还真的没太听说过,既然王家卫先生能这样去做,肯定是国外影艺界对他的才华有所了解,也正是这样一些原因,自己耐不住性子,利用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把这部片子独自享用了。
我很佩服王家卫导演,这部片子自己觉得拍得相当不错,在故事背后我看到了作者和导演想要阐明的观点,对情与爱做了很好的注释,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故事情节,把自己的观点演绎得淋漓尽致,爱不是一种自私的拥有,而是要让爱有一个可以让人呼吸的空间,一个内心审视的空间,激情不代表真爱,她是内心和肌体的一种需要的过程,当这种需要变得没有空间的时候,它变成了占有,从一个极端转变为另一个极端,由爱生恨。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纽约市,影片的主人翁伊丽莎白来到一家酒吧,询问酒吧老板杰瑞尼有关她男朋友的事情,当得知她的男朋友已经另有所爱,气急败坏的她,将她男朋友的家里面的钥匙放在了酒吧,告诉酒吧老板等她男朋友来时帮助还给他,老板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故事就是从这个酒吧开始。
第二天伊丽莎白再一次来到这里,问了老板杰瑞尼,她男朋友来取过钥匙,当她听说没有拿时,心里既伤心又恼火,她要回了钥匙,匆匆忙忙的走了。但是,时间不长伊丽莎白又回到了酒吧,她的鼻子和嘴角都被打出了血,杰瑞尼帮她擦伤口,问她怎么一回事情,伊丽莎白不作解释,其实像我们这样从那个时期走过来的人,都明白造成这样的原因,气急败坏的她找到了她的男朋友,之后发生了冲突。伊丽莎白最后还是承认了这样的现实,她对杰瑞尼说:“我狠狠揣了他的‘关键部位’。”
伊丽莎白在酒吧待了很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她与杰瑞尼谈了很多,岂不知酒吧老板杰瑞尼也是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所以他很理解伊丽莎白内心所想的事情,他用老大哥一般的口吻给她“上课”,他对伊丽莎白讲述了对爱情的态度与酒吧里的顾客对食品和酒水的态度是一样的,他列举了一款名为“蓝莓冰淇淋蛋糕”,它非常的好吃,但在这里不被人重视,很少有人问津,好奇的伊丽莎白点了这款冰淇淋蛋糕,亲自尝了起来,果然像杰瑞尼说的那样,非常的好吃,她大口的吃着。这是导演精心的制作,告诉那些被情感冲昏头脑的人,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可以让你心动的人和事情。伊丽莎白对酒吧的留恋,也给他们未来的情感世界埋上了伏笔。
伊丽莎白决定自己远离纽约这个让她伤心欲绝的地方,只身到外地打工,而且是找了两份工作,用这种超负荷工作的办法,来解脱对失去爱的痛苦。导演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过度的去描写伊丽莎白失恋以后的痛苦状态,而是巧妙地安排了一些人物的故事,在他们的故事中让伊丽莎白逐渐地对爱有了较为客观清醒地认识。
第一个外出打工遇到的“熟人”就是经常在酒吧里喝酒的警官阿尼·宽普勒,他是这里的常客,他的酗酒状态,原因是为了他最心爱妻子苏琳不再爱他了,妻子的出轨,让他痛不欲生,每天只有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导演特意的安排了这样一出戏,阿尼的妻子一天晚上到酒吧里来,与老板打了一个招呼,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就坐在那里,但是她对阿尼不屑一顾,当着丈夫的面,在外面和其他男人鬼混。第二天那个约阿尼妻子的青年,来到了酒吧,怒不可遏的阿尼借着酒劲,狠狠教训了那个青年一下。
阿尼的妻子苏琳怒冲冲得找到了阿尼,问他为什么干这样的事情,阿尼回答道:希望苏琳能够回家让他们的关系和好,气急之下的苏琳不可能会答应这样的要求,当阿尼拔出枪来威胁苏琳,苏琳蔑视地一甩门走了,阿尼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大家看到这个镜头一定会想,甩手关上的是他们之间情感的大门,爱情不复存在了。
故事接着往下来进行,阿尼喝了许许多多的酒,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是雨天,晚上能见度很低,不幸撞在了电线杆上死了。镜头又切换到酒吧里,苏琳独自一人来到了酒吧,在柜台前,要了一杯威士忌,她自言自语道:“我已经有六年未喝酒了,酒的味道真怪。”其实她要的那种酒,就是她丈夫平时最喜欢喝的那种酒,她醉倒在吧台前,这时伊丽莎白根据老板的要求,把阿尼生前所欠的账单递给苏琳,苏琳看到账单大发脾气,对着老板大声地说:“他已经死了,不管我的事情,你为什么还要这样?”老板只说了一句话:“因为你是他的妻子。” 老板看苏琳喝得太多,让伊丽莎白亲自去送她回家,在路上苏琳走到了她和阿尼相爱地方坐了下来,向伊丽莎白讲述了自己对阿尼的感情,她自己以为离开了阿尼,可以得到一种轻松的感觉,她觉得丈夫让她喘不过气,但是当这一切真正来到时,她才感觉到失去的是什么?她的内心中感觉到真正的痛。爱失去时才感受到它的价值所在,为时已晚。
苏琳再一次找到了伊丽莎白,把丈夫欠的酒水钱,让她给转交,她要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最后她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把她丈夫的账单贴在酒吧的墙上,不希望别人早早地把他遗忘,这个情节把苏琳对阿尼的那份真情表现出来,带着内心的悲凉,伊丽莎白看着苏琳开车离开了这个地方,此时我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
伊丽莎白以为离开纽约的距离越远,自己对失恋的痛苦会越小,其实在情感的问题上,对于相爱的人来说,距离越长,感情越近。伊丽莎白每到一处都会用明信片的形式,写给酒吧老板杰瑞尼,他们用这种方式相互沟通着,爱在一天天的增加起来。
这时伊丽莎白已经走到了离纽约三千公里的地方,她在一个赌城里当服务生,在这里她结识了另一个人,就是嗜赌如命的莱丝丽,当莱丝丽向她借钱来翻本,她们达成了一个协议,赢了马上还钱,输了莱丝丽那辆漂亮的车子归伊丽莎白所有。几天下来以后,莱丝丽告诉伊丽莎白她输了,但是希望伊丽莎白送她一程,伊丽莎白同意了,开车送她到另一个赌城。在沿路上伊丽莎白感觉这位赌徒,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相信任何人,在路上她接到医院的电话,告诉她父亲住院病情很重,但是不相信人的莱丝丽以为又是他父亲玩的花招,但是现实告诉了她,这次是她的失算,父亲确实是死了,没有见到他最后的一面,也令莱丝丽伤心和后悔,莱丝丽处理完丧事以后,把自己没有输钱的实情告诉了伊丽莎白,并告诉她这辆车也不能给她,因为这是他父亲最喜欢的车子,她要陪伴着它一直到老,莱丝丽帮助伊丽莎白买了车子,她们分手了。莱丝丽是情感中的另一个类型,不相信爱情,也不相信任何人,但是在现实面前,感觉是一个少心无肝的人,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一颗充满仁爱的心。
伊丽莎白在经历了这些事情,她变得成熟了,她辗转不同的地方,用心审视了周围的人的情感世界,她知道了如何去爱,她变得成熟了,她回到了纽约,回到了那个酒吧,杰瑞尼还在那里,他们彼此都知道,爱,并不遥远,就在身边。镜头在他们的相互的接吻中落下帷幕,懂得了如何去爱的一对年轻恋人,幸福从现在开始……
在我结束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想起来了维吉尔那句名言:“爱情征服一切,我们必须屈从爱情。”这是每一个年轻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春天,年轻人的幻想悄悄地变成了情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