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寒假回来已经将近半个月了,好像这次回来以后又会都忙各自的事情,感觉孩子一直在身边,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特激动的感觉,想想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因为过元旦她也回来了,相隔的时间非常之短,自然感觉她一直好像在家中。
孩子回来没有感觉有多大的变化,依然在我们的眼中是一个孩子,即便她今年夏天就大学毕业了,早已成为了一个成年人,但是在做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是孩子,总有若干个牵挂,总有许许多多的不放心,而孩子也同样,回到父母身边,就没有了年龄的意识,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儿时的自己,感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我想这就是家的最深刻的含义,让孩子回归自然,让大人感受幸福。
这次孩子回来让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会营造节日的气氛,感觉是学会了让生活充满色彩,在我们家中多少年的春节,都是过得非常地简单,除夕也就是一种程序,到奶奶家吃年夜饭,由于孩子他爷爷是老革命军人,向来做事干脆利落,除夕夜的年夜饭像平时一样,快吃快结束,从来没有像其他人家那样,把除夕饭吃到午夜时分,每次吃完年夜饭,回到自己的家中,七点钟的新闻联播都不会结束,我会和家里面掌柜的开玩笑地说:“我们是全市年夜饭结束最早的家庭之一。”大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回到自己的家中,大家一起观看春节晚会,等演出结束大家就洗漱后上床睡觉,多少年一贯制。
今年孩子提出要放鞭炮,营造点节日的气氛,我开玩笑地对孩子说:“你不是一贯反对放鞭炮吗?今年这是怎么回事?”孩子说:“今年与往年不一样,今年夏天毕业以后,我将远渡他国完成研究生的学业,一去就是一两年,在那里不会有这样的氛围,也算留一个深刻的记忆吧。”孩子说完自己既有一种感动,又有一种酸楚楚的感觉。
说实话我对放鞭炮的事情,不是特热心,虽然在小的时候自己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期盼过年,而且家长也给买一点鞭炮,为了节省着放,把买来的鞭炮拆开,为的是能够延长燃放时间,记得有一年,自己把拆开的鞭炮,抓了一大把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在院子里燃放,不小心将火苗掉进了口袋里,结果自己的口袋成了燃放点,最后把自己的衣服都给炸碎了。也可能就是从那时起,自己内心有了阴影,不再喜欢燃放鞭炮了。
孩子没等我去买鞭炮,她自己买了回来,粗粗的一个长长的圆筒,上面印着礼花炮,还有一些其它的小花样,看到孩子看着她买回来的“杰作”的那种高兴劲,觉得自己也受了感染,想起了当年自己的感受,过去哪有能力买这样大的花样鞭炮,大人给我买的就是称为“小鞭”的鞭炮,声音也不响,大人的出发点可能就是防止意外发生。孩子告诉我,她已经和同学燃放过一次了,感觉爽极了,并约定这两天大家一起去燃放,我说:“还不到燃放的时间怎么行。”孩子笑着说:“咱们到大海边上去燃放,不会造成任何危险,没有人会干涉的,到时你就知道了。”孩子的愿望就是家长的命令,只能听从。
农历腊月二十八,自己回来得比较早,孩子见我回来了,急忙喊她妈妈,提出到海边燃放鞭炮去,我无法拒绝孩子的请求,听从她的指挥,家里面掌柜的与我同样,只能听从不能反对,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每次燃放孩子都会跑回家里,她特害怕鞭炮的响声。
大家穿好保暖的衣服,孩子抱着礼花,一起往海边进发,离海边的距离顶多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海边是漆黑一片,用手电筒照着,把礼花放在沙滩上,点燃毫无疑问的是我的事情,点燃后撤到远处,只听到砰的一声,一个火球飞向天空,刹那间一声炸裂的巨响,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开来,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的绚丽多彩,随后又是几次划过夜空的绽放,看着一次次的礼花绽放,心里面有一种激动,礼花绽放时是美丽的,也是雍容华贵的,它像人生最灿烂生活的凝缩,不仅仅是我们,更是孩子即将开始的学业,这是一个蓄积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自己能力的过程,未来的她同样会像燃放的礼花,彰显自己最灿烂的人生,我知道她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那种激动会许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