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书随感 |
虽然每天忙于一般性事务,但还是利用有限的闲暇之余,把刚刚买回来的有关美术方面的书籍,简单的翻阅了一下,粗线条的把作者的观点,用铅笔在他的文字下面作了记号,留作日后温习用。这种想法近来越来越感觉不妥,又是一个懒人想出来自圆其说的做法,图省事,看似给记录了下来,但是何年何月再来翻阅这些书籍,又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四本书最简要地看完了一本半,作了一点点记录,在这里整理出来,也算是一次重温,那么就先从《解读具像》开始。
在《解读具象》一书中,编者选择了七位写实派画家的个人观点,第一个是刘孔喜的观点,他现在是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记录他的观点如下:
“所谓‘写实’,在我看来并不是一味地描绘客观真实本身,而是在表达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正确地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达到真正的写实。它发端于严谨的科学规律和绘画本体,但不是把它们简单拼凑或推砌罗列,而是个体感受与艺术理想的完美统一和精神追求与艺术处理的浑然一体。”
“坦培拉绘画技法的持续、稳固、缓慢、柔润的艺术特色,将我带入到一种向往已久的宁静、平和、从容不迫的创作意境,这对于我有特别的吸引力。”
“绘画作品意境的熔铸与深化,也是要凭着手上的功夫,运用技法材料的精湛与独到来不断开掘、完善、推进的。”
在《解读具象》一书中,第二位画家是张利,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获奖。记录他的观点如下:
“写实的绘画作品中,很多是有画家主观成分的,而没有这些主观的东西,也就失去了一个画家对自然、对生活以至对艺术本身的解释和追求……一件好的艺术作品需要提炼和升华,需要艺术家注入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注入自己的情感和爱。”
“从里提到平面,也就是把自然物象的结构关系改变为画面上的结构关系。”
“追求形似的人往往是描摹和照抄自然物象,而追求神似的人,则是把自然中的物象进行概括和提炼,抓住最典型、最具表现力、最本质的东西给予充分的描绘和塑造。”
“笔触在一幅画中是最基本的元素,由不同感觉的笔触绘制完成的作品,能给人带来很多不同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在《解读具象》一书中,第三位画家是徐唯辛,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绘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记录他的观点如下:
“厚度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材料的堆积,一是指感觉上的丰富厚重,画面的反复修改会形成的许多偶然效果,两方面相互交融,十分微妙。”
“画面其实是有生命的,一旦画布开始出现线条和色彩,从那个时候起画家和画面就是相互钳制的关系,互为动因,欲罢不能。”
在《解读具象》一书中,第四位画家是陈树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油画艺术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说实话他的画风我非常的喜欢,在写实中有超现实主义的那种夸张,而这种夸张增强了艺术表现力。记录他的观点如下:
“画画和怎么画不一定有太多的理由,在生命与生活的进程中,画家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诠释艺术的方式。但常常有如此的规律:画家所关注和呈现的题材,常与他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和个人性格及审美喜好密不可分。于是,有了丰富多彩的绘画世界。在绘画作品中,也就能看出一个画家与他的作品有许多内在的联系。”
“在我画画的各个因素的呈现中,我强调写实的语言,一是觉得真实去表现场景的真实,物体的真实,农民动作与情态的真实,写实的首发是我作品中最重要的视觉要素。但近年来的作品中,这种写实处理已有了新的方式,即将超现实的手法与浪漫主义的因素结合在乡土写实绘画中。如:物体道具与人物的比例关系的反常,场景的戏剧性与现实的若即若离,是觉得真实与现实的想象等等。我的绘画语言的表述方式,随着情感在‘媒介物’上的升华,自然地呈现出更丰富的艺术效果。”
在《解读具象》一书中,第五位画家是黄鸣,现为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油画协会副秘书长。记录他的观点如下:
“在不同画种或流派中,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系统。表达‘同样的内容’用的是不同的语言,恰恰是不同画中的不同之处。那么,作品就在把形式语言结合起来表达意义的同时保持着形式本身的力量。……艺术作品不以耗用材料为功,而是使材料本身的色彩和力量凸显出来。艺术关心的不是有用,而是让存在者如其所是地显示自身。”
“当代美术界似乎更加宽容人们对真实的各种言说,并且和哲学一样,对命题的价值判断,愈来愈像天才之间的语言游戏,即使这一点可以成立,游戏的角度,过程中的发现以及持续的周期,依然可以是做游戏参与者的价值所在。”
“艺术作为真理的自行置入,也就在于它能带来一个真理性的认识过程,在欣赏作品的瞬间,听任诗意充满世界,从有限阐发到无限,已悠远返照于身前。使有限与无线、瞬间与永恒、静止与流逝交融在一起,达到从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的充分把握和彻底超越:所以,在彼此之间,需要确立更多的递进关系而非简单对立。”
在《解读具象》一书中,第六位画家是李贵君,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画家,副教授。记录他的观点如下:
“油画这一传统绘画手段,就其深厚与复杂性、色彩的丰富与细腻感等材料语言的特质而言,是所有画种中最丰富的,油画由于是用油作为色粉之媒介,因而比水性和胶性材料更为滋润,可以传递丰富细致的明暗层次,这给画家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各种可能性。”
“绘画是靠视觉传递美妙,绘画语言的神采与妙处以及画家个人化的特殊表达方式,形成了这个画家的独特语境,这语境既是个人才能的体现,也是画家的艺术创造。好画是靠绘画、魅力的关键,画得好是硬道理,是一切好画的根本。”
“写实油画也是当代绘画,在当今的中国有着不可代替的文化价值。不要只把一种风格方式或一类作品贴上‘当代’的标签,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人能够真正出作品的妙处。欣赏传统手段的艺术是需要文化储备的,没有一定积累很难欣赏歌剧和古典音乐,油画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精典创造。能真正读懂油画语言,体会其魅力与奇妙,会使自己的视觉进入一块美妙天地!”
“绘画的力量来自人的内心,画是生命力量的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态度与精神力量都能通过作品传递给人们,画家应具有大视野和大情怀,使作品有更高的文化价值。”
在《解读具象》一书中,最后一位画家是朱春林,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专职画家。记录他的观点如下:
“写实不是简单的客观在先,而是在背后有更深层的心理体验。因此,在写实绘画当中,写生的作用不容忽视。无论是室内写生还是室外写生或者是创作素材的准备,写生都是必要的。”
“写生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在写生中根据不同的对象来阻止自己的画面,避免程式化和概念化的东西。作为画家不能刻意去追求样式和风格,风格是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自然流露的,这和画家的性格、修养、经历有关,属于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高度融合。”
“好的具象绘画背后一定有抽象因素的支撑,其中暗藏的奥秘和玄机使具象绘画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确实存在的事实。……只有懂得欣赏抽象美,才能更好地认识具象美。具象可以说是事物的表象而非本质。透过表象揭示本质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这里有广阔的空间。艺术是探究自然和永恒真理的途径。”
“画如其人。一个画家的修养、审美品位决定着画面的感染力,这涉及到灵性问题。人文精神的传播是绘画的责任……我们只有忠实地面对生活,领略现实中的启示,用心灵和诚实来体验美丽人生,我们才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写实作品。”
通过七位画家的个人见地,让我们知道具象是一种写实的手法,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就是写实,它已经包含了画家本人内心中许许多多的情愫,已经与“突破”传统的现代绘画相衔接,在具象里面我们也看到了抽象和意象的融入,在艺术家的脑海里,艺术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了吸收众多画派的特点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绘画方式。没有绝对独立的一种画派,他们兼收并蓄,也许这就是与时俱进。

加载中…